快速导航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百年院庆纪念活动专栏】难忘卫校这三年

2017年09月12日 15:50  点击:[]

 

 

—— 绍兴卫校医士306  周加骅

   我是绍兴卫校医士306班的学生。

1959年毕业至今已整整58周年。年逾古稀,近事而忘,然而在卫校生活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初进校门

我老家在临安于潜天目山区,父亲是位中医,从小耳闻目染,对医学有了兴趣。1956年中专是全省统考,那时填报志愿自己作主。不过报哪所学校的动机,说来可笑。第一志愿绍兴卫校医士专业,因为绍兴有鲁迅和老酒;第二志愿杭州卫校放射专业,因为杭州西湖名扬天下;第三志愿黄岩卫校兽医专业,是因为有黄岩蜜桔吃。

我有幸被绍兴卫校录取。不用缴学费,还有生活补贴,家人非常高兴,新中国真好!

开学了,我只身从农村来到绍兴这座古城,倍感新鲜与兴奋。学校在东街原市人民医院内,教学楼仅一幢二层楼房。学生住宿在医院东边的渔化桥河沿。

解剖课是医学的基础,教学条件是相当好的,专门有一具尸体标本供学生实习(置教室后边)。刚开始,我和多数同学一样,一个人不敢走近解剖室。可到期末,为迎接考试,就是在晚上,一个人也能在尸体标本上复习。头颅骨放在宿舍床头边,对人体结构、血管神经分布了然心中。随着课程增加,学习兴致越来越高。

参加血防

1958 71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读到《人民日报》 630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导时,“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禁不住“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挥笔写下了两首著名的七律:《送瘟神》。毛主席的《七律 送瘟神》二首诗词发表后,在那火红的年代,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防病治病群众运动。全省几所卫校在新学年都停课搞血防工作。我被分配到嵊县(今嵊州市)浦口区血防组。地点在棠头溪(一个大村子),另有嘉兴、宁波卫校的同学。组长何平伦,是县防疫站干部,对我们很关心、爱护。工作上要求严格但又肯细心指导。

那时血防站设施简陋,患者多数睡地铺,一字排开,一个房间要睡十多人。治疗用锑剂,主要工作是每天给患者静脉注射药液。在出发前,学校突击组织练习静脉注射,同学间相互穿刺,当时我的两臂肘部都肿起来了,鲁嵘副校长看到后心疼地说:“痛不痛,不要打了。”我说“不痛”,心里暖暖的。

背着药箱去村庄、田头巡回医疗,每天要走一、二十里路,晚上总要到十时左右才能回血防站。有时累得睡着了还在走路,可算是一个奇迹。

当时,我们还开展了集体治疗钩虫病的活动。事前经短暂培训,知道了四氯乙稀有一过性精神病状等副作用。晚上,患有钩虫病的村民数十人,集中在大队部(那时是人民公社,村设大队),在村干部和赤脚医生协助下,依次发药服下,要大家尽量地多喝开水,过不多久,陆续有人出现精神症状,哭的、笑的、骂人的、唱歌的什么都有。待反应过后才可回家。现在想起真有点后怕,可当时是胸有成竹,可谓“新生牛犊不怕虎。”

临床教学 

由于血防工作花去一年时间,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开创性地开展了“临床教学”。我们医士班与护士班混合分组,在市区一院、二院、职工保健院(市妇保院前身)轮转实习。每天,同学们很早就到病房,先拖地板、擦玻璃窗,跟护士整理床铺,随后跟医生查房……,下午和晚上上课。由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效果特别好。以后是毕业学习(当时称生产实习),我在宁波一院内科、宁波二院(华美医院)外科。那时老师很放手,同学们实习机会很多。在临床教学时我就做过疝气手术第一助手,在妇产科老师指导下做过四、五次分娩接生。

 

绍兴卫校这三年,为我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母校,我感谢您!

                             ( 洪立昌 2017.7  

 

 

 

上一条:【百年院庆纪念活动专栏】我们的母校: 绍兴医专、绍兴卫校 下一条:【百年院庆纪念活动专栏】校园忆旧 校庆有感

关闭

网站首页 | 院情总览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附属医院 | 人文讲堂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