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百年院庆纪念活动专栏】缘系绍兴城 梦萦八字桥

2017年09月12日 15:41  点击:[]

 

        —— 毕业35周年感想

           原绍兴卫校1982届中医士305  侯春光

一个人的人生是无比美妙的,她总是那么闪烁不定,让人无法捉摸。当一个人似乎停格在某一瞬间、感慨自己的所思所想时,人,也就不知不觉中老了。三十九位同学都与绍兴城有缘、都将梦想洒落在八字桥畔的绍兴卫校——我们的母校。人生中那些幸福的时光,更多的是在回味中品尝,在谈论中重温,在倾吐中延伸,在相聚中倍感珍惜、倍加珍惜。

一、职业缘

小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梦想。当我穿梭在林间地头时,我的职业梦想是很简单不过的,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一个“裁缝”或者“漆匠”。我私下以为“裁缝”可以裁制自己想象中的服装,那时还想不到什么多姿多彩,却想到了可以让自己也穿得更温暖;而“漆匠”的职业可以让我涂涂画画在一个个作品中实现。一个职业,在养活自己、供养家庭的同时,能让自己有梦、有一个理想的实现,觉得很不错。

考中专的分数一出来,得知自己的考分不低,心中那种职业梦想一下子就膨胀起来。我多么想也象城里人那样做一个工人。那时工人的身份是十分高大上的,填报志愿时,多想找到一个毕业后能做工人的学校。三个志愿前二个是工科的,最后一个志愿填报时,父母说还是填报中医专业吧。妈妈说,中医只要一支笔、一张纸就能为身边的人服务了,象卫生院的“浩生先生”那样。听妈妈这么一说,眼前的职业形象顿时清晰起来、亮堂起来,哦,中医,“浩生先生”,原来是这样一个职业,报吧。

收到绍兴卫校录取通知书时,心里有那么一点点沮丧。在等待的那么些日子里,心中的期待是不言而喻的,翘首以盼的还是那份工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想的是进工厂做工人。沮丧一下也没有太多的失落,在大家的祝贺恭喜中,情绪没有什么极端的变化,毕竟自己马上变成国家户口了,这点更重要。

在母校的三年学习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我被分到当地区公所所在的镇卫生院工作,凭心而论我是回原籍的同学中,唯一一个工作单位所在地在当时的三大集镇上的。刚参加工作自然是热情满怀,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上班才知道,所在的区、镇卫生院都有中医人员,但竟然没有一个中药房,中医师开了处方之后要到镇上的药店去撮药。可想而知,中医师在医院的地位,有言道,有作为才有地位,当时的中医师为医院创造的效益只有一点点挂号费、诊金和一些针灸理疗费收入。在国家层面是在大力呼唤中医药人才、人员的缺乏,但到工作单位后,却觉得医院并不需要中医人员,希望中医人员尽快地转岗。一上岗,就有投错胎的感觉,明白十分地叫“职业危机

农村出来的孩子知道生存是必须的,不到二十的小伙子在新的岗位上是能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慢慢地能适应岗位。转眼就入冬了,冬天的冻疮病人挺多的,临床缺少有效的药物。同单位的老中医对我十分友善,对知识十分尊重,有一天,与我商量用外治药治疗冻疮,拟就了一个中药处方。在院长的支持之下,到镇上撮药,然后我到药店一味味地用铁船踩碾成粉,加工冻疮外用药,临床使用疗效反应非常好,第一次发挥了中医药人员的作用。又有一天,老中医师不在医院,产科有一产妇产后出现尿潴留,想尽办法不能解决排尿问题,产妇长时间坐在马桶上解不出来显得痛苦不堪,产科医生想了好多办法如药物、诱导等,只有导尿没用,后来想到用中药试试。产科医生邀我会诊,给了我一次开方的机会,就认真地辨证,拟方后家属随即抓药煎药,服用后让家属意想不到,小医生竟然解除了尿潴留,高兴地跑来给我汇报。在对自己职业梦想十分迷茫之时,临床中医的疗效竟然又给了我充填了“职业的幻想”。正是这份“职业幻想”,让我一直坚守。我向心爱的人说过,我要坚守,我对自己说过,我要坚守,我要让自己这份“职业幻想”变成职业梦想、职业理想,让梦想成真。

二、师生缘

在母校学医的三年中,我们班各自拥有了三十八个同学,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一起成长。在学医的三年中,我们又结识了一位位的老师,有基础课的、有专业课的,有理论指导的、有临床带教的。更有幸的是我们班与别的班有所不同,先后有二任班主任,首任班主任是黄吉厚老师因自己要去专业深造离开了我们,后由王康健老师接任了班主任。两位班主任老师对同学们亲切友爱,热情真诚,似兄似父,个性率真,各具风采。

这份师生缘份在决定学医的刹那间滋生,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婚姻、事业和成就。入学之初,周同学生活相对艰辛, 老师千方百计地为他争取最优助学金,天冷了,又为他申请生活补助,添置棉被和冬装,温暖了周同学,也温暖了每一位同学。俞同学突患重病,是老师组织78位同学,用担架轮换徒手更替奔波,急送入院,化危为安,让诸多父母宽心,也使同学们体会到协力可以办成事、办好事。学习到第二年的毕业季,上一届的几位同学与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因生活事发生了争执,出现了伤情,在王康健老师力争下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学校处理也有了一个妥善结果,同学们从调处过程中领悟到了纪律与法规的概念。在毕业实习阶段,大家分散四处,老师们及时掌握动态,分头指导,让大家领略到亲人般的情谊。

师生间的每一段过往都成了同学们美好的记忆。在夜自修后的馄饨年糕是最好的美食;八字桥桥洞下、府山上那背着黄色挎包在背书的人是一道最美的风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到东湖农场帮助收割时,在辛勤劳动的间隙,班主任黄老师总是关爱有加,了解同学们的点点滴滴,为大家解乏助兴,“一个小旅馆的故事”让人终生难忘。在新昌小将林场的七天是同学们保存着的又一美好片段,那夹生的米饭、腌笋的小菜,唤醒了往日艰辛单纯生活的记忆;采中草药时,有同学拿着植物标本让老师指认,中药老师的一句“不识草”戏言,让许多同学信以为真,彼此相传;在稻草垫上的双人被窝中,互挠脚窝取痒,寻跳蚤,惊叫与嘻笑声此起彼伏;几日下来,林场食堂的伙食让同学双腿变得更加勤快,一有时间就奔向山下小店觅食,成长的青年啊真有一个好胃口。

三十五前,我们班同学在离开母校后绝大部分都被落实在卫生系统的基层前线,那个卫生小兵如今已经成为回忆中的最可爱的人。一步步扎实前行,每一份辛劳与付出都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大家在彼此关心关爱中成长,组织家庭,生儿育女,事业有成。大家也因环境的改变而转换着角色、职业,这背后常常有着同学们有力的支撑与帮助。有了同学和老师的支撑与帮助,人生的道路变得顺畅,洋溢着情、爱、义,这一切,源自师生缘、同学情。

三、中医缘

在母校三年的学习是中医生涯的基础学习,开启蒙童,在我的心里植下的是中医的根。

在毕业实习阶段,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张老师,不唯文凭,中专生、本科生同时抄方,我们胜出,他在抄方中肯定了我们。除了日常的中医门诊外,他常常带着我们值夜班、出诊,这点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是十分有用的。在试诊阶段,有一个精神病患者来就医,张老师让我首诊,一张涤痰汤为基础的方得到张老师认可,仅仅改动一味药,五天后病证大减,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中医确实可以治疗疑难杂症,这让我的“中医心萌动。

我所在毕业实习医院——湖州中医院的院长朱承汉先生,他是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的副会长,也是当时省内屈指可数的《伤寒论》研究大家。中日《伤寒论》交流学习后,国内也掀起了《伤寒论》的学习热潮,朱院长在院内开设了《伤寒论》讲座,每周有讲,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听讲《伤寒论》。可惜当时都没有《伤寒论》的书,而我们在校学习的是《伤寒论》节选,不过重要的条文学习过记住的也不少。朱院长对《伤寒论》是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不用点滴资料,侃侃而谈,往往是每一条条文能从不同角度阐发三四方面的内容,让当时的我惊讶、感叹不已。后来也有机会跟着朱院长抄方,发现他主要搞“竹林妇科”,他的课成为我的中医向往、《伤寒论》向往。

母校三年的学习,造就了我们职场的起点。这起点保障了我们的职业与生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这起点又让我们气喘吁吁。有了中医的成人高校,我们没有放过机会,继续奔波绍兴城四年,这四年,同学加同学的超过了原来半数人马,陈觉明老师成了我们的校长。而后当我在诸暨市卫生局医政科工作时,又燃起完成本科学习的念想。在重返临床和再次学习中有幸得到周局长的支持,也为我再一次赢得了学习中医、深造中医、服务临床的机会。我的中医服务业绩在2009年获得了“绍兴名中医”称号。

20125月,我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选拔考试,以浙江省第五名的成绩参加了该项目学习。在全国511名学员中,我省只有我与另一位同学是同一起点的学员,新的同学中更多的是硕士、博士、硕导、博导,这是母校三年的基础学习给了我参加选拔和学习的底气与勇气。“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为我再一次打开了学习中医的另一扇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予了专项的研修经费保障学习,每年组织二次以上的集中学习,当面聆听了数以十计的国医大师以及全国一流的中医临床大家的教诲,完成了拜师与跟师学习、医案撰写、论文发表、继续教育项目、课题设计、中药识别考试、毕业论文、策论、结业考试考核等培训项目内容。20165月,荣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及证书。参加“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习,让我有幸追随黄煌、李发枝等多位经方大家学习,重燃学习《伤寒论》梦想,让学习《伤寒论》不再是梦,应用《伤寒论》不再是一个想象。通过“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习,增强了我延续中医理想的信心。

一次次的学习经历,一次次的面对考试,我内心的强大,要感谢的是母校和老师,是她们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础,塑就了良好的治学态度;是母校为我们结下了中医缘份、播散中医种子,让我们面对压力,敢于应对,迎难而上。

中医缘、中医心结不可磨灭,在获得的同时也让我放弃了很多。我知道,中医能独立解决许多病证,在努力的临床实践中,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让中医在我的心田里真正成长。这种成长需要时间,一天天地接近我的中医梦想。从门诊量和患者的表情上,我看到了中医的疗效和我付出的价值,学习、传承并不是虚言,宝库更是无穷无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此言也不虚。我们的先贤那宝贵的积累,让我们用之不竭、受用不尽。诚然,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做好传承,作为中医人的我也应责无旁贷。

缘在绍兴城,梦落八字桥。职业缘、师生缘、中医缘构筑起我们的人生梦、人生缘。三十五年过去了,这份缘份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暗淡、模糊,她却若绍兴的加饭酒,只要珍藏得好,就会历久而甘醇,沁入心田、回味无穷。不忘初心,续写中医缘。今年,在庆贺母校百年办学之际,我们衷心祝愿母校继往开来,升级发展,再展宏图,早日实现创办研究生教育之梦想。                                  (侯春光  2017.8.29.上午)

 

侯春光校友简介

 

侯春光,男,浙江诸暨人,19799月至19828月就读、毕业于原浙江省绍兴卫校中医士305班。诸暨市中医医院工作,曾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为: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主任中医师、绍兴市名中医。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常务委员、绍兴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诸暨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儿童抽动多动中医临床研究联盟成员。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学贯中西,擅长儿内科临床疾病治疗。学术主攻方向为中医咳喘临床论治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保健、经方在临床应用。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临床研究中提出了益气固本综合防治的诊治理念。对儿童生长发育提出了疏肝以泄其有余,而平肝火;滋肾以补其不足,以宁相火的学术观点。撰写学术论文近20余篇,在省级、国家级中医药刊物上发表。主持完成省、市级中医药科技计划三项,并通过绍兴市级和省级鉴定,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诸暨市科技进步奖二项。2009年被评为绍兴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科教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医理局“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16.5获得国家中医药医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 王建华 2017.9.2推荐)  

 

上一条:【百年院庆纪念活动专栏】校园忆旧 校庆有感 下一条:【百年院庆纪念活动专栏】清白做人认真做事 平平淡淡才是真

关闭

网站首页 | 院情总览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附属医院 | 人文讲堂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