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领导同志对我说,现在教师队伍中,五十年代的不多了,你总结一下自己,留点东西下来。回顾了一下自己,我这辈子就工作在一个单位——浙江省绍兴卫校,算来也有四十年。这四十年,我工作一心一意,全心全力,可说敬业;做人老老实实,听党话,可说正派。做了四十年的教师,也有一些成绩和经验,向学校、学生、同志们作点汇报,也向自己和自己的儿孙们作个交代,使他们了解他们的父亲、爷爷是干什么的,是怎样一个人。
我在绍兴卫校当教师,做的是教书育人工作。教授的科目主要是《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同时还教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卫生学》《化学》等。以下主要记述我教授《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时的几件往事。
一、教材改革
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在上世纪50年代是两本教材,到了60年代合二为一,是一本教材,书名叫《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常简称为“微寄”。免疫学作为微生物学中的一个篇章,编排在细菌学总论与名论之间。这可能当时出于免疫学早期是研究抗感染的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免疫学迅速发展,涉及到许多非感染性问题,已经超越了“抗感染”范畴;同时由于免疫学的理论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许多免疫学分支学科。当时高等医药院校就把免疫学从微生物学中独立出来,编有新教材,就称《免疫学》,作为新课程。
解保康老师主编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鉴于中等卫校课程设置有别于高等医药院校,我认为免疫学的进展现状和地位应该得到体现。在多次研讨会上,我坚持要把免疫学从微生物学中分离出来,另立篇章,并在书名上加以表达。为了不使书名过于冗长,我首创将微生物与寄生虫合称为“病原生物。”书名就称《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我主编了以此为书名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中等卫校培养的是“实用型”医药卫生技术人材,本书编写以此为指导思想,无论是篇章的编排,内容的取舍,无不以此为出发点。经过三年的反复研讨,我主编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初稿终于确定了,此书先在绍兴卫校及杭州护士学校试用,经过一年的试教,普遍反应良好。1989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供华东地区各省、市及广东省的中等卫校、护校全面使用。以后,得到浙江省卫生厅的推荐,经卫生部科教司审阅,接受了由我主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并指名我参加卫生部规划教材的编写。这可能是当时中等卫校23门教材中改革较大的一门。
二、采集制作和建立寄生虫标本陈列室
上世纪50~7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寄生虫病成为常见病、地方病。寄生虫学要讲授的寄生虫大概有10个纲,30种左右,其中肉眼可见的有20多种,加上寄生的部位如肺、肠、肝等,还有中间宿主、媒介物等。
为了服务教学,需采集制作寄生虫标本。当时,由我亲自采集、积累的寄生虫及中间宿主、媒介物实物有300种件左右,已制成标本、陈列在标本橱内的标本有208件。经努力争取到了一间大概十多平方米的房间,经过精心设计,将208件标本陈列起来作为寄生虫标本陈列室,给学生在课中示教、课后参观自学,学生们很感兴趣,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课程教学效果挺好。同时,也接待兄弟院校同行和校外客人的参观,反映不错。
解保康老师制作的寄生虫、免疫学实验教学部分标本
这物标本的采集历时之长,之艰辛,至今仍难以忘怀。几十年间,我从山区到城镇,从商店到地摊,从海洋到田野,时时刻刻留心、随时随地采集,或自己出钱收购买,得到后如获至宝般地加以保存加工,精心设计,亲手制作,成为标本。
这些标本中,有绍兴常见的蚊子、苍蝇、跳蚤、虱子等的分布虫种,也有来自内蒙、新疆、东北稀有的虫种。大多是我自己采集,自己制作,也有与外地院校、高级科研单位交换得来。我校的寄生虫标本种类、分布比较齐全,是十分难得珍贵的。其中有些标本,可能现在已经非常罕见或绝迹成为“文物”了。举个例子,如绍兴兰亭的卫氏并殖吸虫(即肺吸虫)的成虫、囊蚴及成虫寄生的全肺标本,现在已非常罕见了。浙江有的医学高校、高级科研单位,曾来人来函从我手中要去,或交换去这些标本。
采集制作标本的同时,还做了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工作:(1)绘制显微镜示教图280多幅;(2)制作寄生虫染色玻片标本130种2000片左右;(3)采集寄生虫卵、幼虫等浸制标本100种瓶左右;(4)制作昆虫针插标本20多种(件);(5)收集资料请人绘制挂图200多种幅。
如此丰富、种类较为齐全的寄生虫实物标本,当时在我省中等卫校护校中可以说只此一家,别无它校,就是全国中等卫校中也是为数不多的。
由于学校的并迁,人事的变动,管理的不善,教学条件变化等等因素,有些标本已不翼而飞或无影无踪了(我没有到现场观察过)。出现这种可能的结果,早在我退休以后就已经预料到的,倘若果真如此,那实在令人心痛!
三、担任全省校际教研大组组长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江省卫生厅十分重视抓中等卫(护)校的教学质量。组建各校际教研大组、选配好大组组长是当时的一项重要举措。校际教研大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按文件规定,各校际教研大组每年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以后,及时向省卫生厅科教处及各校行政领导作书面汇报。
解保康老师组织校际大组、参加华东地区微寄学教学研讨活动
在1982年三、四月间,浙江省卫生厅发文任命我为浙江省中等卫(护)校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校际教研大组组长。当时,浙江省地市级卫(护)校有13所,县级的有数十所(以后县级卫<护>校单独成立校际教研大组)。中等卫(护)校有23门课程,校际教研大组组长也有23名,当时绍兴卫校担任此职的仅我一名。至1993年12月我退休随之也卸任,共担任12年。这12年中,我对此职是全心全力的,我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1. 研究教学大纲,根据本省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篇章分配教学时数。
2. 研究教材,按当时实行的“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分别确定各篇章的“三基”内容,落实“三基”教学。
3. 研究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室设备,基本实验项目。为了使全省统一,可检查、可评估,由我主编了《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1990年8月)。
4. 研究习题作业,集思广益,提高质量。在此基础上,由我主编,正式出版了两本书,即《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题解》《微生物、免疫与护理》,该二书均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3年2月)。
5. 实验标本的制作与交流。
6. 邀请专家到会作学术报告,或到科研院所参观有关科研新成果,了解有关科技新进展,帮助教师提高学术水平。
我的工作有始有终,任务项项落实,多次得到省卫生厅的好评。
关于我到绍兴卫校及任教的简略情况
我的学历不高,是中专或称老中专,专业技术职称是高级讲师、副主任检验医师。1952年7月我从杭州卫生学校毕业。留校后即送我到浙江医学院学习。1953年8月,有一天,驻浙江省卫生厅军事代表骆代表(当时全国还处在军事管制状态,省卫生厅驻有军事代表,他姓骆,大家都称他骆代表。骆代表直管浙江医学院、杭州卫生学校及其它卫生单位。当时的军代表有较大权限)召我到省卫生厅,说要和我谈话。我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见面后,骆代表呼了一声我的姓名,落座后,骆代表对我说:现在绍兴成立了卫生学校,那是一个好地方,好学校,校园里还有一株桂花树呢!我们派你到那个学校去做种子,你有意见没有?我马上回答说:没有意见。骆代表说:好吧,那你去罢!我回到学校,打起背包,就到绍兴卫校来了。至于我是怎样到达绍兴卫校的,已记不清了。
到绍兴后我先去买来一口碗、一只盆、一双筷,有了这三件我就可以进饭厅吃饭了。大约过了三四天,就是1953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了,第一天就有我的课,我要上讲台上课了,记得备课笔记写得密密麻麻的。上了医士303班讲台,我抬头一看,整个教室坐满了人,每人都有一双灵动发光的眼睛,吓得我心惊肉跳,满头大汗,讲不出话来……。从此,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直到1993年12月满60周岁时退休,走下讲台。
我在绍兴卫校做了四十年的教师,曾多次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如到浙江医学院及以后的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卫生实验院及以后的浙江医学科学院、江苏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前身)、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前身)进修学习,共计四年有余。这些进修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医学理论知识、学术水平与教学能力,但改变不了我的学历。我有二次可进医科大学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都因学校书记说了一句“学校工作需要你”的话,我就没有二话放弃了。现在想来,这是我此生的遗憾!但是我仍此心光明!
(解保康于2018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