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科研进展】心内科科研小组暑假完成2本医学专著

2022年08月16日 11:37  点击:[]

今年暑假,心内科科研小组在池菊芳主任的带领下,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团代加班加点,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了2本医学专著,其中一本是国内,也是国际上第一本中英文双语著作。

In 2015,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 Junbo Ge, a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 published the first book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in China, referring to more than 500 literatures before 2015. Over the past 8 years, cardiovascular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and reviews on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have been published. We reviewed more than 300 relevant literatures since 2015, and recompiled this book in English. Here, we express our admiration and gratitude to the authors for their hard and good job.

忐忑·医道序言

 

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医道方面的书,但始终不得其门,所以一直下不了笔而搁置至今。2022年这个暑假,我有点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走过的路,也好好想想自己做过的事,特别是反思一下这三十几年的从医从教之路和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整整十天,我基本上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医道到底是什么?”快到开学的时候,我的思路有点清晰了。我想,学医的目的除了治病救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病做手术,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让老百姓安安心心、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民生为本,民大于天,不管是天道还是医道,终究是围绕人道展开的。

每一个到医院来看病的人都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而医生所能做的,就是安抚那颗忐忑不安的心,尽最大可能让病人的功能得以恢复,并获得满意的就医体验。

一个好医生,应该在治疗的同时,将预防和康复挺在前面;应该将健康常识告诉老百姓,而不仅仅依靠医学知识去看病;应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让老百姓不恐惧、不忐忑、不紧张;应该把看不好的病给病人说清楚,而不是让病人因病致病、因病返贫、人财两空,更不是为了指标、奖金去吓唬病人。

我们都在讲初心使命,都在讲回归本源,那医学的初心使命到底是什么?医学的本源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不弄明白,我们会处于迷茫之中,既不知道来路,也不清楚去路,更不会懂得“医道”这两个字的含义。

医学的初心使命和本源应该就是健康,就是身心的安逸和灵魂的满足。医院一定要高举公益性的旗帜,不可一味地将医疗活动推向市场化和产业化,不可将太功利性的东西引入医院,而应该多讲一点人性、人文和精细化管理。而在医疗活动中,医生不但要告诉老百姓得了什么病、可以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更要告诉老百姓“你没事”“这个不要紧”“这个不需要吃药”“这个没有必要手术”……一个高明的医生,首先就是要判断是否有病,其次就是明确疾病是否严重,最后就是判定是否需要吃药手术。现在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仪器设备越来越精密,原来检查不出的异常,现在都出现在报告单上了。老百姓一看到检查单上向上向下的箭头、一见到报告单上一条条的异常,心里就出现了不安,晚上就睡不着觉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负责任的医生去恰如其分地解读这些数据,让有病的好好治疗,要观察的定期随访,不要紧的放宽心情。

我们目前的体检是福利性普查,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没有达到个体化和精准化体检。另外,医保支付的是疾病的诊疗,没有顾及到预防和康复。医生在解读这些检查报告单时,由于知识面的局限、医疗的不确定性和医患之间的矛盾,很少会说一些担责的话,而往往会让病人去做进一步检查。

其实,一个人不希望自己得病,到医院去,希望是让医生判定一下自己是否有病,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没事”。医生要说这句话有时候很难,因为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份责任、一种自信,更是一颗良心、一个大医。

鉴于此,我给团队的核心骨干布置了一个任务,梳理医学上的两件事:一是怎样理性看待体检报告单、门诊住院检查单上各种各样的箭头和异常,让数据回归本源,不夸大、不误导、更不去吓人;二是将急性病、慢性病置于大健康的背景下进行管理,强调预防和管理,强调生活方式调整,更强调健康的自我管理。事业是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所以我将这项工作中的大部分内容交给了年轻人。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研究生团队能理解我的真实意图,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此,我要感谢他们,并祝福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健康快乐。

上一条:【社会服务】山海协作,助力松阳健康 下一条:【医保协会】绍兴市医疗保障协会“一届二次”会员大会胜利召开

关闭

网站首页 | 院情总览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附属医院 | 人文讲堂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