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院长新书】50年后的医学会是什么样子?《未来医疗》会给你一个梦想

2021年08月30日 09:58 admin 点击:[]

 

未来的医疗将会是什么样子?未来医疗有多强大?未来的医疗会面临什么困境?医学高地如何打造?健康场景如何植入未来社区?价值医学和整合医学会成为未来的医学模式吗?DIPFRGs会替代DRGs吗?这些问题,在刚刚出版的《未来医疗》中有一个初步的答案。

 

或许50年后,以防病治病为主的医疗已经实质性转向了以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主的“防治康”一体化医疗。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将成为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所以生活质量处方、预防康复处方将替代现在的药物处方和手术医嘱。医疗的对象也将从以病人为主的模式转变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那个时候,全科医生会很吃香,其数量也将大大超过专科医生;那个时候,区域医学高地和区域医疗中心将更加凸显出技术的优势。  

 

或许50年后,社区和居家的健康服务将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阵地。那个时候,社区护理队伍的力量将非常强大,医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将无处不在。“医康养护”一体化的未来社区将星罗棋布地遍及全国。那个时候,医共体、医联体、健共体实质性落地生根,分级诊疗井然有序,医生集团、医生领袖、医生联盟、医生PI制全面推开,职业医生的定位非常明确;那个时候,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空前强化,垃圾分类、公筷公勺、定量分餐、体医融合等将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或许50年后,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疗的工作方式。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唯一的数据条型码,记录了一生的健康数据和疾病档案。而且,人人手上有一张基因图谱,而医生必须具备解读不同级别基因图谱的资格许可证。那个时候,电子商务、电子医疗、互联网医院、电子远程会诊将非常成熟,医生的高级计算机能力和卫生经济学考试将成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那个时候,人类和机器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家庭用的医疗舱可以针对一些疾病和损伤自助完成光谱成像监测。很多现在还得去医院才能处理的疾病,在将来可以自已治疗。而且,大部分时间,看病可以不进医院。只要随时随地对着墙上的屏幕说“我想看医生”,一张全息图就会立即显示出来。医生可以借助网络来诊疗疾病,98%的常规健康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或许50年后,医疗的工作范围将扩展到“生前”和“死后”。通过基因筛查和诊断,可以对胚胎进行干预,包括基因修饰、植入和剪切。胎儿学科将成为一级学科,胎儿外科也将兴起。从胚胎期的280天到出生后的720天,这1000天的婴幼儿健康将备受关注。另外,人死后尸体捐献和器官捐赠移植将成为常态,由此会促成“脑死亡法”“安宁疗护法”“安乐死法”等法规的颁布,并拓展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医学领域。当然,3D打印和干细胞技术可以为器官移植提供个性化的供体,生物眼可以让盲人重见光明。而材料科学的进步则为人体骨骼、内脏系统提供了器官替代的可能性,继而人体器官商店将开张。那个时候,穿戴设备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服装将成为紧急情况下人体的第一道防护墙。急救人员可以通过伤者服装检测的心跳及GPS定位联网,在第一时间获取病人的相关医疗信息;那个时候,属于纳米的时代,纳米材料、纳米医疗器件、纳米诊断技术、纳米医用材料等层出不穷。

 

或许50年后,当今的医学难题有望被一一攻克,大部分罕见病也可以医治,而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将广泛接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下降50%以上,但是依然不能逆转各种疾病的进程。那个时候,心血管疾病还是会有,大多数肿瘤也能够治愈,但是并不能减少肿瘤的发病率,只能达到一边发病一边治疗,包括更加先进的靶向治疗和基因调制。也就是说,绝症少了,人类寿命长了,但是人类依然会受到很多疾病的折磨。那个时候,人类平均寿命将超过百岁,不过长生不老还是无法实现,死亡仍是定数;那个时候,健康商业保险将占半壁江山,医生的诊疗行为将受多重制约,药品、耗材和仪器设备国产化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价格低廉。医务人员的劳动将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体面生活、体面收入将得到保障。医保局的职能也将从医疗保障转向健康保障,预防性支出和康复、安宁疗护支出的权重会加大。

 

或许50年后,出现了大量不像医院的医院。未来医疗的架构较现在更为分散,医疗单位的规模将与现在的社区诊所差不多,分布在城市的街道与乡村的角落。一方面科技高度发达,精准医学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人文的温度恰如其分,价值医学成为主流。那个时候,人工智能AI技术解放了医生,深入到医学影像、基因检测、辅助诊疗、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那个时候,纳米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钛米机器人、胶囊胃镜、自助式种植牙机器人、智医助理机器人、微型机器人、导医智能机器人等一大批智能机器人应用于临床,手术室的装备酷似一个兵工厂;那个时候,电脑的功能已与人脑类同,生物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人机对话将提升健康人的生活品质和残障人的活动能力。另外,手提式CTMRIB超、生化仪的广泛应用,将弱化或淘汰现在的检验检查科室。

 

或许50年后,虽然慢性病会多,但慢性病的精准治疗将成为常态。另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将成为常态,而且常呈全球性蔓延之势。因为,世界上病毒无数,仅仅在青藏高原的冰层之下便藏着34种远古病毒,更不用说南北两极冰层之下的病毒数目了。那个时候,虽然医疗水平飞速猛进,但是对于病毒依然束手无策。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及时发现新型病毒,追溯病毒的原始宿主,将调查结果公开,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去接触这种生物;那个时候,感冒还是不能彻底消灭,另外会出现纳米中毒性休克、机械移植体败血症、身份认同焦虑、顽固性失眠、严重的心身疾病,特别是包括网络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在内的物质和行为成瘾性疾病将盛行。

 

或许50年后,医疗也会像今日一样进入瓶颈期。因为,对于当今的医疗来说,过去的50年,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主导下疯狂取得成绩的时代。当然,50年前的中国医生几乎都是全科医生,而医患关系是最融洽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知道,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但处于转型期的当下,投入再多也不能大幅度提高人类寿命和生存质量,不能根本性改变医患矛盾,而看不到回报成为了人类医学发展放缓脚步的原因。我想,今后的50年,正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生态)医学模式真正落地实现的时代,也正是全球变暖等新问题出现之时,必将在下一个医学模型转型之机,孕育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医疗革命。

 

或许50年后……

 

或许50年后,远不止这些改变。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而且变化万千、变化无穷、变幻莫测,不是今日我们可以想象的。但是,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医疗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类不再面临重大疾病的困扰,那个时候,致命病毒与超级细菌也可能令我们的子孙后代束手无策。同时,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纠纷也会令人十分苦恼。二是医学的初心不会变。不管科技如何发达,甚至医学变成了数字医学,都不能代替最基本的医生与病人面对面直接的沟通和诊疗。所以,医生的基本功还是最重要的。

 

 

上一条:【师资培训】学院组织开展“筑基提效”教师基本功培训 下一条:【附属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医院签约授牌仪式举行

关闭

网站首页 | 院情总览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附属医院 | 人文讲堂 | 办公服务 | 信息公开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