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科研
学科组织

医学院主要学科优势与特色

2024年05月28日 11:54  点击:[]

临床医学

该学科2005年设立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1家直属附属医院、8家附属医院,30家教学实习医院,其中附属第一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国示范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国地市级百强医院。临床医学中内科学和外科学为学科主要发展方向,学科拥有省市共建重点学科8个、重点扶植学科3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市重点学科26个。医疗服务辐射浙东区域1000余万人。

方向心血管与肝胆消化内科学

核心团队:徐志松、邵剑峰、傅永平、池菊芳、彭放、周妍、韩东方、沈巨信、马阿火、张晓苹、沈水娟、楼大钧、陶学芳、晏春根

主要内容:1)冠脉介入技术、冠心病及心肌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慢性肝损伤,危重消化道疾病诊治及内镜下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依托项目与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肠上皮细胞中毛喉素抑制NHE3活性即刻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31500938)、“青蒿多糖抗脂筏介导的HCV感染及抑制感染细胞癌变的作用研究”(81402979)、“水疱性口炎病毒mRNA Guanine-N-7 和Ribose 2'-O 位点甲基化修饰在先天免疫逃逸中的分子标签机制”(31201930)、“FER激酶在肝细胞癌转移中的双向调控及机制研究(81101612)”国家卫生部省部共建项目“低度黄酒抑制小鼠MMP-2表达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研究”(Wkj2011-2-018)。拥有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1个、市临床重点学科(方向),市重点创新领军团队1个

水平标志:方向主持国家项目4项,省级7项;发表论文13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篇,发明专利2项;获省、市科学技术奖2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项。

重要价值学科在HOCM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多腔起搏治疗、慢性肝胆疾病的治疗的临床和科研等方面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方向骨伤治疗与消化肿瘤外科学

核心团队:鲁葆春、方兴亮、许焕建、林凌、唐桂良、潘建刚、阎家骏、陶锋、周军庆、唐黎明、黄黎明、吴东平

主要内容:1)骨组织工程技术结合临床治疗、微创化脊柱重建、数字化创伤显微修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依托项目与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架材料的表面形貌调控骨再生中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的研究”(81572126)、“肝内胆管癌细胞诱导肝癌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在混合型肝癌转移中的机制及意义”(81602044)、“RNA 结合蛋白Lin28 在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1341135)、“支架材料表面形貌调控Hippo信号在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意义”(81271974)拥有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2个市重点创新团队2个、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方向),浙东地区专病中心。

水平标志:学科主持国家项目4项,省级14项;发表论文15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7篇,发明专利3项;获省、市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项。

重要价值:学科方向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骨移植材料应用组织工程骨诱导骨生长经肌间隙入路的微创腰椎融合技术,肝、胆、胰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的临床和科研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基础医学

该学科设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基础药理学与分子药理学、分子医学4个二级学科。该学科以基础药理学与分子药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为主要发展方向,有市级重点学科1个

方向基础药理学与分子药理学

核心团队张剑、彭海生、高辉、张华芳、刘正、陈佳玉

主要研究领域和水平:炎症性疾病与肿瘤免疫

围绕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治疗新药的研发及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依托科研平台和药物制剂研究所,开展研究和社会服务。已在改善炎症程度、促进细胞功能恢复、抗肿瘤药物和制剂研发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承担国家项目3项,省级10余项,获多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成员有省“新世纪151人才”,研究经费充足。

方向二: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核心团队:田海、高贵山、董梁、朱颖飞、陈金龙、胡章颜、刘学红、金欣、张衡

主要研究领域与水平:组织损伤与修复

围绕人体发育、机体组织损伤、抗氧化与干细胞修复的科学问题,依托省、市级实验室,在遗传与发育、细胞抗氧化,神经退行性变、损伤与干细胞移植修复等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创新性成果。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课题3项,省级课题12项,发表SCI论文40多篇,其中10篇在 Top期刊上发表,完成的咨询报告多次被领导批示并被 地方政府采纳,为大众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护理学

该学科设有护理学专业,创办于1917年,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输送了8000多名护理人才。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本科国际留学生,为浙江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2020年获批浙江省一流建设专业,2021年获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开始招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浙东卫生区域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最主要基地。

方向一:临床护理

核心团队:陈三妹、赵伟英、马红丽、周尧英、张登科、王二辉、沈雪艳、郭靖

主要内容:聚焦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重症等领域,开展创新理论、创新技术研究,重点探索新型整合护理模式的构建及护理干预效果。

依托项目与平台: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型糖尿病对Leydig细胞功能和精子发生影响的研究”(2011C23123)、浙江省科技厅项目“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标准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2015C3329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老年群体就医行为影响因素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14YJAZH111)、绍兴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25505)“绍兴市养老护理员队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课题“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安全环境需求评估与对策研究”、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脑外伤个体前瞻记忆损害模式的研究”、浙江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基于3D打印模型的神经外科精准护理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22KY1293)。

水平标志与重要价值:本方向从分子水平研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识别、防治和护理干预的效果,在慢性病护理干预模式和危重症护理创新方面优势明显。拥有省市共建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建有健康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该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0项;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论文13篇。

方向社区护理

核心团队:邢海燕、徐水琴、陈辉英、王玲欢、谢小燕、高  超、金孔军

主要内容:该学科聚焦社区人群的疾病预防、健康评价、保健康复等,评估卫生政策的效应,重点关注流动人口、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公共卫生和健康。

依托项目与平台:国家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社会决定因素对农民工子女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17BRK004)、浙江省科技厅项目“身份异质、生存质量与新生代流动人口幸福感及提升策略研究”(2018C35008)、国家民政部项目“基于老年人护理需求的补贴制度研究”(2016MZRL010740)、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农民工子女健康与社会决定因素研究”(14YJAZH088)、浙江省民政厅理论研究课题“社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一致感及社会支持性研究”、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精准减压智能床垫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2023KY370)、浙江省医药科技计划项目“自然娩肩模式对高危产妇助产质量和脐动脉血pH值影响的应用研究”(2023KY1241)。

水平标志与重要价值本方向在评估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生存质量,探讨社会决定因素影响弱势群体健康的途径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一系列高质量成果。拥有社区护理市重点创新团队1个,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研究中心1个。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论文11篇。

方向康复护理

核心团队:孙一勤、诸海燕、徐凤娇、李  晖、吕巧霞、潘一楠、沈禹聪

主要内容:聚焦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康复的基础与护理研究,研究患者健康行为机制和行为管理,探索护理新方法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躯体、精神、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依托项目与平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及授权干预研究”(LY16G030008)、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健康授权干预模式的研究”(Y201431814)、浙江省民政厅研究规划课题“自我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老年慢性病人中医养生健康教育研究”(ZMZC201457)、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课题“不同养老环境下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体系研究”(ZMZC201545)、浙江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基于移动健康的慢性病居家护理体验馆的构建与应用”(2022KY1294)、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医养结合背景下绍兴市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构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共享理念下构建绍兴市0-3岁婴幼儿社区托育服务共同体的调查研究”。

水平标志与重要价值本方向在促进心脑血管患者的认知、躯体等功能康复,探讨赋能支持对老年慢性病人功能康复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健康促进哲社基地1个。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1项、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论文16篇。

 

 

 

医学技术

该学科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与康复治疗学等三个二级学科方向2006年设立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2007年设立医学影像学(技术)本科专业,2016年设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2019年开始招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获批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并开始招生。

医学影像学科坚持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并重,以“肿瘤分子影像、人工智能与综合介入治疗”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肿瘤功能分子影像学临床及基础研究;介入微创诊疗;影像人工智能与产品转化。

团队主攻方向肿瘤分子影像、人工智能与综合介入治疗

核心团队:赵振华、杨建峰、卢增新、梁晓超、王挺、张雅萍、赵丽

主要内容:1)肿瘤功能成像、人工智能研究;(2)肿瘤综合介入治疗方面研究

依托项目与平台:绍兴市人民医院的医学影像学科,是省市共建医学优秀重点学科,绍兴市领先学科,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首批绍兴市重点实验室,市级赵振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也是绍兴市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依托科室。

同时,单位作为工信部联合国家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单位,绍兴市影像中心已带头搭建绍兴市5G+AI区域影像人工智能诊断平台,将影像AI智能诊断系统已推广应用到全市甚至省外70余家医共体、健共体,并覆盖到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完成区域影像数据及质量标准化,医疗资源的共享,实现精准医疗,为完成多组学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慢病精准防治体系搭建提供了平台保障。

也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专业基地和核医学基地,承担医学影像专业的临床教学、培训任务。

依托该平台,医学影像学科承担/完成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6市级项目30项。

水平标志与重要价值团队带头人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影像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心胸学组委员等。作为第一完成人首次验证了分子影像指标评价子宫肌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表达的可行性,相关研究论文在影像学顶级杂志J Nucl Med发表。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一区、二区SCI TOP期刊各1篇,中华级论文10余篇,发明1项,专利6,软件著作权1;参编与主编相关著作6本。参与制定国家级(TOP)临床应用共识规范与共识3次;部分论文被重要一区 TOP 期刊正面引用;并被国内外权威机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德克萨斯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综合癌症成像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单位正面引用。获省、市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5项。该学科在子宫肌层肿瘤ER介导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表达与分子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DCE-MRI在肿瘤血流动力学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方向二:感染性疾病与恶性肿瘤分子诊断

核心团队:张建华、陈佳玉、张丽红、许文芳、丁杰、刘晓瑜、丁志囡、李海玉、屠慧惠、刘兵、胡亚军、马文蔚、朱晓薇

主要内容:1)感染性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与临床早期诊断;(2)肿瘤标志物筛选和临床应用。

依托项目与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蒿多糖抗脂筏介导的HCV感染及抑制感染细胞癌变的作用研究(814029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ER激酶在肝细胞癌转移中的双向调控及机制研究(81101612、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蒿多糖对脂筏介导的HCV膜融合机制及感染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Y2100248、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肠道病毒71型非结构蛋白B细胞表位的筛选与鉴定研究(LY16H190005、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FER参与肝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Y2111046、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伤寒和副伤寒通用型糖肽结合疫苗构建及免疫保护性研究(Y2090395、省公益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检测外泌体中miRNA-17预警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应用研究(LGF18H200006、省公益技术研究计划项目“ECRG4在甲状状腺癌中表观遗传失活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2014C33153、省医药卫生项目“PNC预警乳腺癌转移检测方法及应用标准的建立(2018PY073。拥有省市共建扶植重点学科1个、绍兴市重点学科(方向)1个。浙江省临床检验诊断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是绍兴市检验医学分会主委和绍兴市临检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水平标志与重要价值团队成员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厅市级项目10项,累计科研经费250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SCI收录24篇,一级期刊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17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3项。该学科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血清学诊断、抗感染新药与疫苗研发以及常见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新型生物标志物挖掘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相关研究成员为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向三运动康复与老年康复

核心团队:张勇、张亚军、郭香、钟救根、吴嫔赟、李婷婷、张宏卫、龚剑秋、卢曙芳、范虹、吴月峰、司马振奋、钱辉、徐江、张芳

主要内容:1)运动康复理论与应用研究;(2)康养结合模式与实践研究

依托项目与平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城市居民运动健身行为约束机制及干预路径研究(17BTY00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运动休闲行为的社会生态约束模型研究(14YJCZH21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身体活动纳入慢性病人群社区健康管理的体卫融合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研究(22YJC890037)”、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浙江城市居民运动健身行为约束机制及干预路径研究(16NDJC264YB)”、省基础公益研究项目“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双重任务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的研究(LGF20H250002)”、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项目“基于1H-MRS技术评估的rTMS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的研究(LGF20H170005)”、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分级诊疗背景下浙江基层慢病管理的体医融合模式研究(2022N77)”、浙江省社科联项目“健康中国视域下社区老人“体育+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2020N45)”、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基于功能磁共振评估的电针联合虚拟情景训练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的研究(2020ZB270)”、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平台项目“基于三维步态分析观察不同步行辅助具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研究(2017RC028)”等。拥有省中医药创新类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卒中康复学”、绍兴市创新学科“神经康复学”,建有绍兴市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技术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立项培育绍兴市未来社区老年慢性病智慧康养重点实验室,与绍兴市体育局共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研究中心”。

水平标志与重要价值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级或SCI/SSCI源期刊收录论文10余篇);分别获民政部、浙江省民政厅理论政策研究成果奖2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学科在康复治疗技术创新、“康复+”融合以及特殊人群康复模式构建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实践工作,尤其发挥专业特色服务地方康复事业发展取得民政、体育、残联等相关行政部高度认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下一条:绍兴文理学院2018年系(部)成员归属方案

关闭

网站首页 | 院情总览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附属医院 | 人文讲堂 | 办公服务 | 信息公开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