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大纲 >> 正文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2017年05月26日 00:00  点击:[]

课程编号:07140012

学 时:40周

学 分:3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面向对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Graduation Practice

一、实习性质、目的与要求

实习性质:毕业/生产实习。

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实际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熟练掌握从事影像技术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毕业后能在医疗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实习组织

毕业实习工作,受学院和所在实习单位的双重领导与管理,共同负责落实教学计划,并检查督促。

(一)学院

在学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教研科、临床医学部和医学影像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共同负责临床实习工作的实施。其具体职责为:

1.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毕业实习计划,学生以实习医院为单位组成实习小组,设组长1名。

2.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教育,并做好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的组织工作。

3.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反馈信息,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4.定期召开临床实习工作会议,听取实习单位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交流工作经验。

(二)实习单位

1.实习单位为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具备相应的实习条件和设备要求。实习单位接受学校委托,全面负责实习生在该院的实习工作,确保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2.带教工作由实习医院兼职带教老师承担,实行专职带教负责制,带教老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全面指导学生实习,达到毕业实习的教学大纲要求,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

三、实习内容与形式

(一)实习内容及要求

1.内科学

(1)呼吸系统疾病

1)掌握: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影像学特点。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临床表现。

3)了解: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2)消化系统疾病

1)掌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和消化道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2)熟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特点。

(3)心血管系统疾病

1)掌握:心力衰竭的影像学特点。

2)熟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现场CPR。

(4)神经系统疾病

1)掌握:脑出血、脑梗塞的影像学特点。

2)熟悉:脑出血、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脑出血、脑梗塞的常用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

2.外科学

(1)熟悉:外科病房工作程序和制度;外科病史的书写并重点描述外科情况;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感染、休克、甲状腺疾病、乳房肿块、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肠梗阻、阑尾炎、结肠癌、胰腺炎、胆道感染、结石、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癌、腹部外伤、肝脓肿、下肢静脉曲张、痔瘘)的诊断处理原则、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并能开出医嘱;

(2)了解:参加科室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参加值班、处理急诊、参加危重病人抢救和新技术开展;及时完成医嘱、换药和开各种化验单、申请单,完成病床分管工作。

3.医学影像诊断学

(1)总论

1)掌握:X线图像、CT图像及MRI图像的特点;熟悉X线诊断、CT诊断以及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2)熟悉: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以及步骤;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流程及原则。

3)了解:X线、CT和MRI之间的优劣以及综合应用。

(2)中枢神经系统

1)掌握:颅脑和脊髓的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MRI表现;常见颅内肿瘤、外伤、脑血管疾病、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颅脑和脊髓的X线、CT和MRI正常表现;先天畸形和发育异常、新生儿脑疾病、脑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脊髓外伤、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3) 头颈部

1)掌握:眼、鼻与鼻窦、耳、咽部、喉部、口腔颌面部以及颈部的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眼、鼻与鼻窦、耳、咽部、喉部、口腔颌面部以及颈部的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

(4)呼吸系统

1)掌握:呼吸系统X线、CT和MRI正常表现;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曲菌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肺水肿、肺栓塞、胸膜炎、气胸以及肺挫伤的X线和CT表现以及常见的纵隔原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呼吸系统异常X线和CT表现。

3)了解:呼吸系统异常MRI表现。

(5)循环系统

1)掌握: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CT正常影像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镜面右位心、肺静脉异位引流、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积液、主动脉夹层;熟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源性心脏病、主动脉瘤等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异常X线、CT表现。

3)了解:心脏大血管的造影和MRI的正常、异常表现。

(6)乳腺

1)掌握:乳腺的异常影像表现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乳腺正常影像表现。

(7)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1)掌握:消化系统的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包括食管癌、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结核、结肠直肠癌、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胆系结石、胆囊炎和胆管炎、胰腺炎、胰腺癌、肠梗阻、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胃炎、十二指肠憩室、小肠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脓肿、肝囊肿、胆道梗阻、脾肿瘤、腹腔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8)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1)掌握:泌尿系统(肾、输尿管及膀胱)的异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2)熟悉: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肾上腺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以及肾上腺的异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9)骨骼肌肉系统

1)掌握:骨骼、关节、肌肉各系统的异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临床特点。

2)熟悉:骨骼、关节、肌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了解:骨骼、关节、肌肉各系统少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医学影像查检技术学

(1)X线摄影位置

1)掌握:人体各部位常规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摄影方法及所需曝光条件。正确分析各摄影部位X线技术质量问题,并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熟悉:特殊摄影位置的摄影技术。

3)了解:摄影检查的工作流程。

(2)X线造影技术

1)掌握: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各种造影前准备、造影步骤、方法及操作技术;造影前碘过敏实验,造影中不良反应。

2)熟悉:胆系造影技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瘘管(窦道)造影技术,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

3)了解:X线对比剂的种类及作用。

(3)数字摄影技术

1)掌握:CR、DR技术和PACS系统的应用。

2)熟悉:激光相机打片技术,影响照片质量因素和提高照片质量的方法。

3)了解:摄影器材的构造、特性及使用意义。

(4)X线放射防护

1)掌握:诊断X线的防护及被检查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如铅围裙、气面手套、铅玻璃眼镜的使用)。

2)熟悉:X线的医用及对人体的危害。

3)了解:X线防护材料。

(5)CT检查技术

1)掌握:人体各部位CT平扫和增强扫描方法及扫描前准备;各扫描部位的体位摆放及注意事项;CT窗口技术的正确使用。

2)熟悉: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3)了解:CT基本结构。

(6)MRI检查技术

1)掌握:人体各部位MR平扫和增强扫描方法及扫描前准备;各扫描部位的体位摆放及注意事项;各部位MR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和应用。

2)熟悉:MR各种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MR特殊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3)了解:MR基本结构。

5.介入放射学

(1)掌握:各种介入放射影像监视设备的操作技术。

(2)了解:各种介入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各种介入放射学的报告书写要求。

6.医学超声影像学

(1)超声医学临床检查技术

1)掌握:超声临床检查前准备;超声检查过程;各类超声诊断仪的应用、操作。

2)熟悉:超声检查范围及禁忌;超声新技术。

3)了解:超声检查部位的划分。

(2)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超声检查

1)掌握:正常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声像图特点;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常见病声像图特点;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超声检查技术;报告书写。

2)熟悉: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3)了解: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少见病声像图特点。

(3)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1)掌握:正常泌尿系统声像图特点;泌尿系统常见病声像图特点;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技术;报告书写。

2)熟悉: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3)了解:泌尿系统少见病声像图特点。

(4)胃肠、肾上腺超声检查

1)掌握:正常胃肠声像图特点;胃肠常见病声像图特点;胃肠超声检查技术;报告书写。

2)熟悉:胃肠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正常肾上腺声像图特点;肾上腺常见病声像图特点。

3)了解:胃肠少见病声像图特点。

(5)心血管系统超声检查

1)掌握:正常心血管系统声像图特点;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声像图特点;心血管系统超声检查技术;报告书写。

2)熟悉:心血管系统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3)了解:心血管系统少见病声像图特点。

(6)妇科超声检查

1)掌握:正常妇科声像图特点;妇科常见病声像图特点;妇科超声检查技术;报告书写。

2)熟悉:妇科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3)了解:妇科少见病声像图特点。

(7)产科超声检查

1)掌握:正常产科声像图特点;产科常见病声像图特点;产科超声检查技术;报告书写。

2)熟悉:产科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3)了解:产科少见病声像图特点。

(8)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1)掌握:正常浅表器官声像图特点;浅表器官常见病声像图特点;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技术;报告书写。

2)熟悉:浅表器官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3)了解:浅表器官少见病声像图特点。

7.肿瘤放射治疗学

(1)熟悉:常见肿瘤的模拟定位;图像传输、重建;放疗计划制订、验证;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实施过程。

(2)了解: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8.医学影像设备学

(1)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2)了解:医学影像设备安装选址与环境评估;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包括常规配件市场采购和替代情况)。

9.影像核医学

(1)熟悉:甲状腺功能测定(示教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的NaI(T1)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准直器;标准源的制作;在老师指导下对病人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

(2)了解:高活性实验室(放射源的贮存和防护措施;99Mo-99mTc发生器的安装和使用;放射性核素活度测量;放射性防护措施;放射性沾染和辐射剂量的监测);核素脏器显像过程(放射性核素显像剂的标记和质量控制;放射性核素显像剂的静脉注射、静脉“弹丸”注射和药物介入;在机房作SPECT显像原理介绍;见习显像全过程,包括静态显像、动态显像的断层显像;监视器前影像分析);放射性核素治疗(各种内照射治疗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方法、治疗副反应和治疗效果等)。

(二)实习形式

1.实习医生在临床(内科学和外科学)病房实习时,每生经管病床6~8张,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病房各项医疗工作。要求在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病历记录,按时书写完整病历、病程记录。在上级医师查房时,实习医生汇报病例,上级医师有责任进行提问并加以指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项临床诊疗操作。

2.在医学影像诊断学相关科室实习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片诊断和报告书写。

3.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相关科室实习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常见部位摄影技术、造影技术、数字成像技术、CT技术、MRI技术的操作并做好放射防护工作。

4.在介入科实习时,进行各种介入放射影像监视设备的技术操作,观摩各种介入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际阅片诊断和报告书写。

5.在超声科实习时,每名实习学生在专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习超声诊断仪的操作、超声检查前准备、超声检查切面及注意事项、超声操作技巧、超声声像图显示、根据临床特点及其他检查结果及超声声像图做出超声诊断等。

6.在放疗科实习时,在老师指导下实习各种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7.在医学工程科(设备科)实习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医学影象设备的安装、维护、维修和场地勘察。

8.在核医学科实习时,在老师指导下实习各种核医学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9.实行实习医生值班制。实习医生参加各科急诊检查和处理。

10.实习医生参加科内各种业务学习和活动。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能力。

四、实习时间安排表:

实习科别/内容

实习周数

合计

一、内科

(一)呼吸内科

(二)心血管内科

(三)消化内科

(四)神经内科

0.5

0.5

0.5

0.5

2

二、外科

2

2

三、医学影像诊断学

(一)X线诊断

(二)CT诊断

(三)MRI诊断

5

1

1

7

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一)X线检查技术

(二)CT检查技术

(三)MR检查技术

10

4

3

17

五、介入科

2

2

六、超声科

4

4

七、放疗科

4

4

八、设备科

2

2

合计

40

40

五、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1.实习时的考核主要由所在实习医院负责安排,由临床带教老师具体实施,学院定期检查等形式进行。

2.实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出科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医德医风,组织纪律和临床日常工作占实习成绩的70%;出科考试成绩占30%。

3.带教老师根据平时成绩和出科考试成绩作出实习成绩的等级评价(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六、说明(

执笔人:晏春根、隋玉军、陈柏庆、马玉富、胡劲松、孙建刚、王思本、余忠强、何伟国 审核人:夏国园、夏瑞明 教学院长:朱小芳 院长:郭航远

上一条:影像核医学A 下一条: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