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7140010
英文名称:Imaging Nuclear Medicine A
学 分:1.5
学 时:26(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4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授课对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
修读学期:第6学期
一、教学任务
影像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随着核医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其发展是极其迅速的,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实习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临床核医学影像和功能的诊断方法以及核素治疗的应用,熟悉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实施步骤,了解与之相关的核物理及放射防护知识。
2.专业能力方面:初步具有对常见病进行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综合能力方面:能初步运用核医学知识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服务。
三、教学内容
(-)总论
1.目的要求
掌握:影像核医学的定义;核医学的学科分类;影像核核医学的特点
了解:核医学的发展简史及最新进展
2.教学内容
(1)影像核医学概念,核医学的学科分类
(2)放射性核素诊断及治疗特点
(3)影像核医学的发展简史及最新进展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放射性核素诊断及治疗特点
难点:影像核医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核物理基础知识
1.目的要求
掌握:核素、同位数、同质异能素的定义、核素的分类;放射性核衰变类型及其规律;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几个常用的辐射剂量及其单位
熟悉:放射性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与放射卫生防护
2.教学内容
(1)原子的基本结构;(2)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的定义;核素的分类:放射性核素及稳定性核素;(3)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常用辐射量:放射性活度、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5)核衰变类型及规律;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7)放射卫生防护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α、β、γ三种射线的特点及其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放射卫生防护
难点: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 核医学仪器
1.目的要求
熟悉: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不同类型核医学仪器的临床应用
2.教学内容
(1)闪烁探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SPECT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3)PET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4)其他探测仪器
(5)核医学仪器的质量控制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γ照相机、SPECT、PET、PET/CT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不同类型核医学仪器的临床应用
(四) 放射性药品及显像原理
1.目的要求
掌握: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
熟悉:临床中常用的放射药物
了解:放射性药物管理方法及相关规章制度
2.教学内容
(1)核医学显像的定义;(2)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3)核医学显像的类型;(4)核医学显像的基本方法;(5)核医学显像的特点;(6)医用放射核素的来源;(7)放射性药品的定义、分类、质量控制;(8)临床中常用的放射药物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医用放射核素的来源
难点:临床中常用的放射药物
(五)现代核医学成像技术进展
1.目的要求
熟悉:基因显像、受体显像
了解:其他显像:调亡显像、乏氧显像、血管生成显像
2.教学内容
基因显像、受体显像、调亡显像、乏氧显像、血管生成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因显像
难点:受体显像
(六)神经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熟悉:脑代谢显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它显像
2.教学内容
(1)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2)脑血流灌注显像常用的显像剂及显像方法;(3)脑血流灌注显像适应症、图像分析方法;(4)脑血流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5)脑代谢显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6)其它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见的异常图像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代谢显像常见的异常图像及其临床意义
(七)心血管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
熟悉:负荷显像的原理、方法
了解:其它心血管显像
2.教学内容
(1)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的原理;(2)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不同显像剂的特点;(3)负荷显像的原理、方法;(4)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正常图像分析和定位;(5)常见异常图像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6)其他心血管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种常用显像剂的不同特点、三个断面的图像特征及定位
难点:五个常见的异常图像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八)内分泌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甲状腺静态显像的原理、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熟悉:甲状旁腺显像的临床应用
了解:肾上腺显像的临床应用
2.教学内容
(1)甲状腺检查的主要内容;(2)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影响因素、临床意义;(3)甲状腺功能测定的综合评价;(4)甲状腺静态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5)甲状旁腺显像的临床应用;(6)肾上腺显像的临床应用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状腺静态显像的原理、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难点: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的原理、结果分析
(九)呼吸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肺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肺通气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2.教学内容
(1)肺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2)肺吸入显像、肺通气显像及肺肿瘤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肺灌注显像中对显像剂的要求、肺灌注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
难点:肺通气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
(十)消化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显像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熟悉:肝胶体显像、肝血流显像灌注显像与肝血池显像的原理、显像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消化道出血显像的原理、适应证及诊断要点
了解:消化系统常用的其它核医学检查项目
2.教学内容
(1)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显像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2)肝胶体显像、肝血流显像灌注显像与肝血池显像的原理、显像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3)消化道出血显像的原理、显像方法、适应症、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4)异位胃粘膜显像;(5)碳同位素呼气试验;(6)唾液腺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肝胆动态显像图像的时相变化规律;肝胆动态显像鉴别黄疸的方法
难点:消化道出血显像的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十一)泌尿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肾功能动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熟悉:肾图的概念、原理、方法、正常肾图及异常肾图分析和临床应用;肾介入试验的种类、方法、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了解:肾静态显像、膀胱显像、阴囊显像
2.教学内容
(1)肾功能与放射性药物;(2)邻131碘-马尿酸钠肾图检查的原理、方法、正常肾图及异常肾图分析和临床应用;(3)肾功能动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和临床应用;(4)肾静态显像;(5)膀胱显像;(6)阴囊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种异常肾图的图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肾功能动态显像图像的各时相变化规律
(十二)骨与关节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骨显像早期诊断骨骼疾病的机制及其意义
了解:关节显像
2.教学内容
(1)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2)骨转移癌及原发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3)关节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骨显像早期诊断骨骼疾病的机制及其意义
难点:骨显像的图像分析
(十三)血液淋巴系统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脾脏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淋巴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2.教学内容
(1)骨髓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2)脾脏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3)淋巴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骨髓显像的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难点:淋巴显像中显像部位与药物注射部位及注射方式
(十四)肿瘤和炎症显像
1.目的要求
掌握:肿瘤正电子显像
熟悉:非特异性亲肿瘤显像
了解:特异性肿瘤显像、炎症显像
2.教学内容
(1)常见非特异性亲肿瘤显像的原理、操作方法、影像分析及临床应用;(2)18F-FDG显像的原理、操作方法、影像分析及临床应用;(3)特异性肿瘤显像及炎症显像(4)炎症显像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肿瘤显像的特点及其主要临床应用
难点:特异性肿瘤显像及炎症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
(十五)放射性核素治疗
1.目的要求
掌握:甲亢131碘治疗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决定和疗效评价;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核素治疗的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决定和疗效评价
熟悉: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评价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指标及辐射剂量
了解:皮肤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评价;其他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方法及进展
2.教学内容
(1)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概述(基本原理、影响因素、评价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指标及辐射剂量);(2)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疗效评价;(3)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评价;(4)皮肤病的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评价;(5)其他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方法及进展
3.教学组织形式
多媒体教学。
4.重点和难点
重点:131碘治疗Graves病中的综合治疗
难点: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
(十六)实践环节与基本要求
实验一 核医学临床见习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1.初步评价开放型放射性工作的卫生条件。
2.了解放射防护设备及防护方法。
3.了解临床使用核医学设备和放射性药物。
4.了解核医学四大诊疗技术及其特点。
(二)实验内容
1、核医学科的工作特点及科室设置。
2、核医学各种防护器材用品;内照射和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3、各类核医学仪器及其临床应用:ECT、核多功能仪、γ放射免疫计数器及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等。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核医学科的各种设备
实验二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显像阅片见习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通过阅片练习,熟悉脑、甲状腺、心肌射性核素显像图像特征,掌握常用的SPECT图像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二)实验内容
脑、甲状腺、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正常、异常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核医学科的各种设备及示教片
实验三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显像阅片见习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通过阅片练习,熟悉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图像特征,掌握常用的SPECT图像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二)实验内容
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正常、异常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核医学科的各种设备及示教片
实验四 骨与关节、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炎症显像阅片见习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通过阅片练习,熟悉骨与关节、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炎症显像图像特征,掌握常用的SPECT图像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二)实验内容
骨与关节、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炎症显像,正常、异常图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核医学科的各种设备及示教片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26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践4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合计
|
总论
| 2
|
|
|
核物理基础知识与防护
| 2
|
|
|
核医学仪器
| 2
|
|
|
放射性药品及显像原理
| 2
| 1
|
|
现代核医学成像技术进展(自主学习内容)
| /
| /
| /
|
核医学显像诊断效能评价(自主学习内容)
| /
| /
| /
|
神经系统显像
| 2
|
|
|
心血管系统显像
| 2
|
|
|
内分泌系统显像
| 2
| 1
|
|
呼吸系统显像
| 2
|
|
|
消化系统显像
| 1
|
|
|
泌尿系统显像
| 1
| 1
|
|
骨骼系统显像
| 1
|
|
|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 1
|
|
|
肿瘤和炎症显像
| 1
|
|
|
放射性核素治疗
| 1
| 1
|
|
合计
| 22
| 4
| 26
|
实验学时分配如下:共4学时
序号
| 实验名称
| 学时
| 实验要求
| 实验类型
|
1
| 核医学设备临床见习
| 1
| 选修
| 演示
|
2
|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显像
| 1
| 选修
| 演示
|
3
|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显像
| 1
| 选修
| 演示
|
4
| 骨与关节、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和炎症显像
| 1
| 选修
| 演示
|
自主学习内容
| 建议时间
|
现代核医学成像技术进展
| 2小时
|
核医学显像诊断效能评价
| 2小时
|
|
|
合计
| 4小时
|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所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讨论、实验报告、课内测试、期中考核等,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
六、教学反馈
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其中集中反馈3次。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黄钢.主编.影像核医学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二)教学参考资料
[1]韩建奎.主编.核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2]李少林.主编.核医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3]朱承谟.主编.核医学影像与实践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2
[4]裴著果.主编.影像核医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5]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03
八、说明
因核医学检查技术的特殊性,核医学尚未在各级医院普及,核医学的实习环节可以根据实习医院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
执笔人:余忠强 学科主任:夏国园 教学院长:朱小芳 院长:郭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