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Image nursing operation standard
学 分:2
学 时: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专业拓展类)
授课对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医学院护理学科
修读学期:第4学期
一、教学任务
影像护理操作规范是一门应用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在采用影像技术诊治疾病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常用基础护理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常用护理技术的内容和学习的重要性,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规范,基本掌握影像检查治疗过程病情观察方法,并能应用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做好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熟练进行给药方法,并对常见意外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等。能树立爱伤观念,关心尊重病人,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
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自学讨论、团队活动和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录像、实验用物等载体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碘过敏试验及急救;四种注射法和静脉输液法;常用急救技术。
熟悉: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氧气吸入疗法。
了解:常用消毒方法;吸痰术;留置导尿术。
2.专业能力方面。
能规范地进行常用护理技术的各项操作,正确判断诊治过程中的变化并及时处理。培养学生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较高的慎独修养、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3.综合能力方面。
以专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规范的护理技术,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增设自主学习内容和实训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潜力,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
1.目的要求
了解:常用护理技术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
常用护理技术的内容,学习常用护理技术的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教学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1.目的要求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熟悉:异常生命体征的判断与护理。
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
2.教学内容
生命体征观察的意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观察。
3.教学组织形式:讲授+操作演示+课后练习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难点: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三)医院内感染控制
1.目的要求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基本无菌技术操作。
熟悉:感染链及传播途径;常用消毒灭菌方法;隔离技术的基本操作。
了解: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2.教学内容
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主要因素;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无菌原则及技术概念、操作原则、基本操作法;隔离技术操作。
3.教学组织形式:讲授+操作演示+课后练习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基本无菌技术操作。
难点: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基本无菌技术操作。
(四)注射给药法及药物过敏试验法
1.目的要求
掌握:注射给药基础;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法部位选择和操作要点;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法。
熟悉:静脉血标本的采集。
了解:动脉注射与动脉血标本采集法。
2.教学内容
注射原则;药液抽吸法;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法;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碘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原因、表现、处理、皮试液配制;链霉素过敏试验法、表现、处理;TAT过敏试验法及脱敏注射法;普鲁卡因与碘过敏试验。
3.教学组织形式:讲授+操作演示+案例分析+课后练习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注射原则;药液抽吸法;四种注射法操作要点;碘过敏试验法。
难点: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法、动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操作要点。
(五)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1.目的要求
掌握:输液、输血病人观察护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处理方法;输液、输血反应防治措施。
熟悉:密闭式静脉输液方法;静脉输血的方法。
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血液制剂的种类和适应症
2.教学内容
静脉输液目的,输液方法及注意事项,输液故障及排除。输液反应: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有感染的危险。输液微粒及消除。静脉输血目的。血液制剂的种类。静脉输血方法。密闭式静脉输血法操作程序、原理、说明。输血反应及防治。
3.教学组织形式:讲授+操作演示+情景模拟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处理方法;输液、输血反应防治措施。
难点:密闭式静脉输液方法;静脉输血的方法;输液、输血反应防治措施。
(六)常用急救技术
1.目的要求
掌握:氧气表的结构、作用及装卸;鼻塞、双侧鼻导管及面罩给氧法;氧疗病人的监护。用氧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术。
熟悉:注射器、电动吸引器吸痰方法;常见症状的急救处理。
了解:吸氧的适应症及有关计算;吸痰的目的、注意事项。
2.教学内容
氧气吸入的适应证,氧气筒和氧气表的装置,吸氧的方法,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注意事项。吸痰的目的,吸痰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症状的急救处理。心肺复苏术。
3.教学组织形式:讲授+操作演示+案例分析+课后练习
4.重点和难点
重点:鼻塞、双侧鼻导管及面罩给氧法;氧疗病人的监护;心肺复苏术
难点:吸痰方法;心肺复苏术。
(七)灌肠法与导尿术
1.目的要求
掌握: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法。
熟悉:简易通便法;留置导尿病人护理;
了解:灌肠的目的;导尿的目的、方法。
2.教学内容
不保留灌肠法;保留灌肠法;导尿术的目的,女病人导尿术;男病人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法及护理。
3.教学组织形式:讲授+操作演示+自学+课后练习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量不保留灌肠
难点:四种灌肠方法的区别
(八)实践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实验练习是学习护理技术的必要的、重要的环节,使学生具有规范的护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教,动手练习。
实验一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测量及记录
(一)实验目的
能正确测量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记录。
(二)实验内容
1.体温计检查法。
2.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测量。
3.记录测量结果。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清洁罐内备已消毒的体温计、另备一罐放测温后污体温计、消毒液纱布、表、记录本、笔。若测肛温,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必要时准备棉花。
实验二无菌技术操作
(一)实验目的
能运用无菌技术进行各项无菌操作
(二)实验内容
1.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
2.铺无菌盘、取用无菌溶液法、戴、脱物件手套。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治疗碗、棉球、纱布、无菌包、治疗盘、无菌溶液、消毒溶液、棉签、无菌手套、弯盘。
实验三 隔离技术
(一)实验目的
能正确使用口罩、帽子,避污纸;进行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
(二)实验内容
1.口罩、帽子,避污纸的使用。
2.手的消毒。
3.穿脱隔离衣。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口罩(一次性、纱布)、帽子、清洁的纸片、隔离衣、衣架、毛巾、手刷、治疗碗内盛10%肥皂水。
实验四注射给药法及药物过敏试验法
(一)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实施各种注射技术。关心病人、态度认真、方法正确、严格查对。
(二)实验内容
抽取药液;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动脉注射法。各种皮试液的配制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注射盘、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大、小安瓿、密封瓶。注射盘内2%碘酊、70%乙醇、无菌持物钳、弯盘、棉签、砂轮、乙醇棉球罐(静注加止血带和小枕)。青霉素G80万u/瓶、生理盐水、肾上腺素。链霉素100万u/瓶、5%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碘制剂。TAT制剂。普鲁卡因制剂。
实验五静脉输液
(一)实验目的
熟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做到态度认真,严格无菌操作,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关心。
(二)实验内容
1.周围静脉输液法。
2.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注射盘加血管钳、胶布、剪刀、无菌棉球,一次性输液器、网袋、药液、输液卡、输液架。
实验六静脉输血
(一)实验目的
熟悉输血前的准备,能进行静脉输血,做到态度认真,操作规范,严格查对。
(二)实验内容
1.输血前准备。
2.间接输血法。
3.直接输血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注射盘加血管钳、胶布、剪刀、无菌棉球,一次性输液器、网袋、药液、输液卡、输液架、生理盐水、血液制品。
实验七灌肠术
(一)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知识,按护理程序,规范、熟练进行灌肠术和粪便标本采集,做到态度认真,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
(二)实验内容
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治疗盘内放灌肠筒一套内盛灌肠液(39-41℃)并用血管钳夹管、弯盘(肛管卫生纸2)、石蜡油、棉签、治疗巾、橡胶单,另备输液架、屏风、便盆及布。
实验八 氧气吸入法
(一)实验目的
能进行吸氧,动作迅速,正确调节氧流量。
(二)实验内容
1.鼻导管给氧法。
2.鼻塞法、面罩法、氧气头罩法、氧气枕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必要时备扳手,治疗盘内卑小药杯(内盛冷开水)、纱布、弯盘、鼻导管、玻璃接管、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用氧记录单、笔。松节油、乙醇。鼻塞,氧气面罩,氧气头罩或氧气枕。吸痰法
实验九 吸痰术
(一)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吸痰装置帮助病人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验内容
1.吸痰、观察、记录。
2.安置病人,整理用物。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试管、治疗盘、有盖罐2只、弯盘、消毒纱布、无菌血管钳、镊子,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
实验十心肺复苏术
(一)实验目的
能准确评估病人,按现场心肺复苏ABC三步骤和院内心肺复苏的步骤,尽快建立和恢复病人的循环与呼吸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二)实验内容
现场心肺复苏术过程示教,简易呼吸囊的构成及使用示教,院内心肺复苏术示教。课后分组练习。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简易呼吸囊、氧气连接管、面罩、口咽通气管、氧气装置、心肺复苏按压板、等。心肺复苏模拟人、纱布等。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19学时,实践13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12小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合计
|
(一)绪论
| 0.5
|
| 0.5
|
(二)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观察
| 1.5
| 1
| 2.5
|
(三)医院内感染控制
| 3
| 1
| 4
|
(四)常用注射法及药物过敏试验法
| 4.5
| 5.5
| 10
|
(五)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 4
| 2
| 6
|
(六)常用急救技术
| 3.5
| 2.5
| 6
|
(七)灌肠术及导尿术
| 2
| 1
| 3
|
合计
| 19
| 13
| 32
|
序号
| 实验名称
| 学时
| 实验要求
| 实验类型
|
1
| 生命体征的测量
| 1
| 必修
| 验证
|
2
| 无菌技术操作和隔离技术
| 1
| 必修
| 验证
|
3
| 常用注射法及药物过敏试验法
| 5.5
| 必修
| 综合
|
4
|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 2
| 必修
| 演示
|
5
| 氧气吸入疗法
| 1
| 必修
| 综合
|
6
| 吸痰术
| 0.5
| 必修
| 演示
|
7
| 心肺复苏术
| 1
| 必修
| 综合
|
8
| 灌肠术
| 1
| 必修
| 验证
|
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其他;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
自主学习内容
| 建议时间
|
医院内感染概述,常用化学消毒方法,隔离种类
| 6小时
|
血液制品的种类;女病人导尿术,男病人导尿术
| 6小时
|
合计
| 12小时
|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的方式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团队展示(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等;结果性的方式包括期末理论考核、操作考核。
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成绩占15%(作业+提问+出勤),实验报告占5% 团队展示(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占20%。
结果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其中,操作考核20%,期末考核40%(试卷考核)。
六、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包括口头集体反馈、书面反馈和单独反馈相结合。
书面反馈至少3次(实验报告+案例分析+课后作业)
口头集体反馈至少4次(情景模拟+操作练习与考核后)
单独反馈多次,结合书面反馈和口头集体反馈进行。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教 材:《常用社区护理技术》主编:阎国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教学参考资料:
[1]姚蕴伍主编.《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3]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4]张云亭主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5]李小寒主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6]《曾伟菁主编.家庭保健与护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7]孟庆轩主编.《意外灾害的急救自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执笔人:陈小萍 学科主任:陈三妹 教学院长:朱小芳 院长:郭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