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大纲 >> 正文

肿瘤放射治疗学A

2017年05月26日 00:00  点击:[]

课程编号:07140011

英文名称:Radiation Oncology A

学 分:2

学 时:34(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4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授课对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医学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

修读学期:第6学期

一、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放射治疗的设备、放射治疗常用射线的物理特性及临床应用选择有较全面的理解。了解放射线对正常生物细胞及肿瘤组织作用机制,不同细胞、组织对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的差异。掌握常见肿瘤的模拟定位,图像传输、重建,放疗计划制订、验证及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实施过程。熟悉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借助学生已掌握的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肿瘤放射治疗的理论知识与放射治疗实际操作能力。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放疗治疗技师,并具备成为放射剂量师或放疗物理师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放射治疗所使用射线的物理特性、临床应用范围与选择,放射治疗实施的过程及放疗质量保证与控制;熟悉肿瘤放射治疗相关的治疗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临床恶性肿瘤放射治疗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放射线对正常生物细胞及肿瘤组织作用机制,不同细胞、组织对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的差异。

2.专业能力方面:掌握放疗体位固定,常规及CT模拟定位,图像传输、重建及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实施过程;熟悉放疗计划制订、射线剂量测定及放射治疗质控的实现方式。

3.综合能力方面:在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医学基础、影像学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或掌握较全面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使用、保养;射线剂量的测定、计算;放射治疗的定位,计划设计、评估、质量控制及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临床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

1.目的要求

掌握:放射治疗技术员的职责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熟悉:肿瘤诊治基本原则;放疗与手术、化疗配合的不同模式及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了解: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

(1)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历史。

(2)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放射治疗技术员的职责及基本要求:思想道德要求,医学知识要求,放射法规要求。

3.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4.重点和难点 :

(1)重点:放射治疗技术员的职责及基本要求。

(2)难点:肿瘤综合治疗的个体化运用及放射治疗的合理选择。

(二) 肿瘤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

1.目的要求

掌握: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反应与损伤。

熟悉:正常组织的体积效应;非常规分割治疗研究,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

了解: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肿瘤的放射生物学概念。

2.教学内容

(1) 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2) 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细胞放射存活曲线,细胞周期时相及放射敏感性;肿瘤的增殖动力学。

(3) 正常组织的结构组分,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正常组织的体积效应。

(4)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原理,临床放射治疗中非常规分割治疗研究,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

3.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4.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常组织的体积效应;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原理,非常规分割治疗;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反应与损伤。

(2)难点:细胞放射存活曲线;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

(三)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基础

1.目的要求

掌握: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模拟定位、计划的设计全过程;常规二维模拟定位及CT定位技术;图像传输及后处理技术(如图像融合);射线的种类与选择、靶区体积定义与意义、计划设计与评估、治疗计划的确认;调强适形放疗的原理及技术优势;模室技术;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熟悉:临床剂量学,射线的测量与校正; 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了解:放射治疗设备;放射物理基础,射线源的种类及照射方式。

2.教学内容:

(1) 放射物理的基本知识:原子结构和核衰变;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源的种类及照射方式。(自学)

(2) 常用放射治疗设备:X射线深部治疗机;远距离60Co治疗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设备:常规二维模拟定位机,CT定位系统(大孔径CT,移动式激光定位灯,定位工作站);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软件的版本及应用,正向或逆向计划设计;放射治疗局域网:模拟定位机、放疗计划系统、放射治疗机等放疗设备间或与医院网络间拓扑结构及图像传输。

(3) X(γ)射线剂量学有关的名词;X(γ)射线的深度剂量分布;电子线的能量表述;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征;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源的物理量与周围的剂量分布,近距离治疗的剂量体系。

(4) 临床治疗计划设计的基本原则;靶区体积定义:GTV、CTV、PTV、ITV、OAR等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射线的种类与选择:不同能量的X线、电子线及近距离照射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照射野及照射技术的选择:照射野数量、角度的选择,常规技术、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技术的选择;计划设计与评估:靶区最大剂量、靶区最小剂量、靶区平均剂量、重要器官受量等。

(5)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物理原理、技术要求、实现方式、质量保证、最新技术进展;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实现方式、剂量学特点、临床适用范围;全身照射技术:全身电子线照射、全身X线照射。

(6) 模室技术:体位固定技术:体位固定的基本方式,体位固定的重要性;照射野档块技术;组织补偿物的制作。

(7)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执行QA的必要性;靶区剂量的确定和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放射治疗过程及其对准确性的影响;物理技术方面QA;QA的组织及内容。

3.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4.重点和难点 :

(1)重点: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放射治疗局域网;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难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工作原理;近距离治疗的剂量体系;计划设计与评估。

(四) 临床放射治疗技术

1.目的要求

掌握:放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记录单的内容及记录要求、放射治疗的实施;常见头颈部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食管癌、宫颈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定位、放射野设计、剂量设定等知识要点。

熟悉: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扩散方式、区域淋巴转移规律;放射治疗适应证、禁忌症、放疗反应与放射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直肠癌、前列腺癌、睾丸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定位、放射野设计、剂量设定等知识要点。

了解:纵膈肿瘤、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定位、放射野设计、剂量设定等知识要点;全身放射治疗技术。

2.教学内容:

(1) 放射治疗方式:根治性放射治疗,姑息性放射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技术:远距离放射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

(2) 放射治疗记录单的内容及记录要求:放射治疗单相关内容,如:射线种类及能量、照射野大小、照射距离、百分深度量、肿瘤量、校正因子等;放射治疗的实施:体模阶段、治疗计划设计、治疗计划的验证与确认、治疗计划的执行、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应急预防和处理。

(3)放射治疗适应证、禁忌症;放疗反应与放射损伤。

(4)头颈部肿瘤:鼻腔副鼻窦癌(自学)、鼻咽癌、喉癌(自学)、扁桃体癌的相关解剖、淋巴引流、病理与扩散途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5)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转移性肿瘤等颅内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6)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的相关解剖、淋巴引流、病理与扩散途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7) 腹部消化系统肿瘤: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的相关解剖、淋巴引流、病理与扩散途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8)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前列腺癌的相关解剖、淋巴引流、病理与扩散途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9)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解剖、淋巴引流、病理与扩散途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10) 乳腺癌:乳腺癌的相关解剖、淋巴引流、病理与扩散途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11)淋巴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与扩散途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及质量控制。

(12)全身放射治疗技术:全身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及实施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4.重点和难点 :

(1)重点:放射治疗的具体过程;日常工作的质控要点;常见放疗反应与放射损伤;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从体位固定、定位、计划设计、评估、实施、验证到质量控制。

(2)难点:放射治疗计划的评估、验证(位置的精度及剂量的准确性);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靶区确定与处方剂量;宫颈癌放疗参考点及盆腔淋巴结定位;恶性淋巴瘤大面积规则野照射。

(五)实践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实验一 CT定位、放疗计划制定、质量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对体位固定、CT定位要点及图像传输有所理解。2、通过TPS的演示,使学生对GTV、CTV、PTV等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用计算机制订放疗计划的全过程有一定的认识。3、理解放疗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执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演示病人的体模制作、激光定位标记设定、根据定位要求作CT扫描、图像传输、TPS工作站接收及重建图像。2、在TPS机上对患者的CT图像进行处理,构划靶区及重要器官,选择不同射线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同时进行剂量计算,用DVH图等方法对计划进行评估。3、讲解本科室QA组织、内容及日常检测结果的记录情况。演示机器机械参数验证,演示放疗体位重复性验证、调强放疗子野绝对剂量、相对剂量验证,理解日常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热塑体模、固定装置、恒温水箱;激光定位系统、CT机、TPS系统;直线加速器及相关辅助设施、治疗机工作站、剂量仪及相关验证设备。

实验二 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验证及实施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位鼻咽癌患者调强计划的设计、制作、评估、验证到实施全过程的演示、讲解,并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法,指出目前精确放疗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使学生鼻咽癌及其他肿瘤的调强放疗全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对现代基于计算机的精确放疗技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

选择一位鼻咽癌的病人资料,从勾画GTV、CTV、定义危险器官,然后选择射线种类、照射野、设定剂量要求,再到计划评估,验证和实施,让学生观摩全过程,并尽量让更多的学生代表参与其中。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CT机、TPS系统、直线加速器及相关辅助设施、调强验证设备。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4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6小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绪论2/2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基础8210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生物学基础4/4

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16216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基础(部分)

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部分)///

合计30434

如课程内有实验,则实验学时需再按以下格式继续填写

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

实验一CT定位、放疗计划制定、质量控制2必修综合

实验二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验证及实施2必修综合

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其他;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

自主学习内容建议时间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基础(深部X机、钴60治疗机、常规模拟定位仙;射线源的种类及照射方式。)2小时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物理基础(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肿瘤的放射生物学概念。)1小时

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淋巴系统肿瘤、全身放射治疗技术)3小时

合计6小时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的学业评价方式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三部分练习作业;CT模拟定位、放疗治疗计划制定、放射质量控制过程实验报告,及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验证及实施实验报告5个方面共计5次。

课程考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1次。

其中:过程性学业评价占30%,期末课程考核占70%。

六、教学反馈

1、对每位学生的章节作业及实验报告(5次)进行及时书面评改及反馈,对普遍性进行课堂内讲解、反馈。

2、期末考试后对试卷进行讲解、对共性问题进行剖析。

3、学生对老师评改不理解随时可在课内或课后单独提出。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教 材:徐向英主编. 肿瘤放射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8月

教学参考资料:

[1]周菊英, 涂彧主编. 放射治疗技术学.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10年1月

[2]殷蔚伯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3]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年2月

执笔人:王思本 学科主任: 夏国园 教学院长:朱小芳 院长: 郭航远

上一条:影像核医学A 下一条: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