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menu .lm').mouseover(function(){ $(this).children('div').show();}); $('.menu .lm').mouseout(function(){ $(this).children('div').hide();}); })
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专业 >> 教学大纲 >> 正文

基础医学概论1

2017年05月26日 00:00  点击:[]

课程编号:07141028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1)

学 分:3

学 时:54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授课对象: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医学院基础医学学科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教学任务

基础医学概论1是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由组织学、生理学与胚胎学组合而成。它是研究人体正常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及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

通过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人体生长发育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解本学科近代发展,研究方向,科学成就;提出探索目标,为学习后续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专业知识方面

1.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

2.掌握细胞、基本组织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3.掌握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掌握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形成、结构;主要器官的常见畸形。

(二)专业能力方面

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使用课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课程网站,能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学会自主学习。

2.要求学生正确、熟练使用各种仪器;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并科学处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3.要求能用绘图、语言、文字对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正确描绘或描述;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及逻辑推论,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联系理论,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三)综合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培养学生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救死扶伤;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内容

1.目的要求

熟悉:基础医学概论1的定义;基础医学概论1的研究内容。

了解:基础医学概论1常用的研究技术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

(1)基础医学概论1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基础医学概论1的研究技术。

(3)基础医学概论1的学习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教学,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二)细胞

1.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细胞增殖。

2.教学内容

(1)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增殖。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有条件可实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4.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三)基本组织

1.目的要求

掌握:基本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结构和功能;结缔组织的分类和功能;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临床意义;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

熟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软骨组织与软骨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神经纤维的分类与结构。

了解: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功能;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

2.教学内容

(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被覆上皮的结构。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上皮细胞的侧面;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类;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与软骨;骨组织与骨;血液。

(3)肌组织:肌组织的特性、分类。

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平滑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突触;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神经末梢。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有条件可实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结构和功能;结缔组织的分类和功能;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临床意义;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

难点: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

(四)心血管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1.目的要求

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熟悉:心脏壁的微细结构;动脉的微细结构;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静脉的微细结构;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肺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2.教学内容

(1)心脏壁的微细结构(自学);动脉的微细结构(自学);静脉的微细结构(自学)。

(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收缩特点;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泵功能的贮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3)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有条件可实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PBL),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心脏的泵血过程;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难点: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五)消化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1.目的要求

掌握:胃、小肠黏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关系;肝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熟悉: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了解:消化的两种方式;大肠内消化。

2.教学内容

(1)胃的微细结构;小肠的微细结构;肝的微细结构。

(2)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3)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

(4)胃内消化:胃液及其分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5)小肠内消化: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小肠液的分泌;小肠的运动。

(6)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7)吸收:吸收过程概述;小肠的吸收功能;大肠的吸收功能。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有条件可实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PBL),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胃黏膜的微细结构;小肠黏膜的微细结构;肝的微细结构;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胃和肠的运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胃液、胰液、胆汁的作用和分泌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六)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1.目的要求

掌握:肺泡的结构,气-血屏障的组成和功能;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

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

2.教学内容

(1)肺的微细结构:肺导气部;肺呼吸部。

(2)肺通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3)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肺换气;组织换气。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

(5)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有条件可实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PBL),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肺呼吸部;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影响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运动的调节。

(七)泌尿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1.目的要求

掌握:肾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

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

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排尿反射。

2.教学内容

(1)肾的微细结构。

(2)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3)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4)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5)尿生成的调节:肾内自身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有条件可实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PBL),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肾的微细结构;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

难点: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

(八)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1.目的要求

掌握: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的形成与功能;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熟悉:精子发生的过程、血-睾屏障、间质细胞的功能。

了解:附睾的结构。

2.教学内容

(1)睾丸:生精小管、睾丸间质。

(2)附睾(自学)。

(3)卵巢: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闭锁卵泡。

(4)子宫: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的形成与功能;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难点: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九)人体胚胎发育概要

1.目的要求

掌握:人胚胎发育的分期;受精的概念和意义;胚胞的形成和结构,植入的时间和部位;胎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致畸敏感期。

熟悉:卵裂和桑椹胚的形成;胚盘的形成及三胚层的早期分化;蜕膜的形成和分部;胎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

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与精子的获能;胚胎各期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双胎、多胎和联胎;先天性畸形的预防。

2.教学内容

(1)生殖细胞和受精:生殖细胞,受精。

(2)胚泡形成和植入: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

(3)胚层的形成: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4)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三胚层的分化,胚体形成。

(5)胎膜和胎盘: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胎盘的结构,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膜,胎盘的功能。

(6)胚胎各期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

(7)双胎、多胎和联胎。

(8)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致畸敏感期,先天性畸形的预防。

3.教学组织形式

小班化或分组教学,有条件可实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以病例为中心(CBL),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受精、胚胞的形成和结构,植入的时间和部位;胎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致畸敏感期。

难点:胚盘的形成及三胚层的早期分化。

(十)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1.实验目的

⑴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纤维和细胞的结构特点。

⑵熟悉疏松结缔组织在器官切面上的结构特点。

⑶了解单层扁平上皮的表面观、侧面观、单层立方上皮、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脂肪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

2.实验内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观察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部分纤维和细胞的形态特征;疏松结缔组织在器官切面上的结构特点。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仪器:显微镜

材料:组织切片

NO9单层柱状上皮(胄)HE染色;NO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HE染色;NO2复层扁平上皮(食管)HE染色;NO4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铺片Weigert+HE染色。

实验二 肌组织、神经组织

1.实验目的

⑴掌握骨骼肌纤维纵、横切面的结构特点;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结构特点。

⑵熟悉心肌纤维纵、横切面的结构特点。

⑶了解平滑肌纤维纵、横切面的结构特点。

2.实验内容

骨骼肌纤维纵、横切面;心肌纤维纵、横切面;平滑肌纤维纵、横切面;多极神经元。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仪器: 显微镜

材料: 组织切片

NO6骨骼肌(舌)HE染色;NO7心肌(心脏)HE染色;NO1平滑肌(小肠)HE染色;NO8多极神经元(脊髓)HE染色。

实验三 人体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1.实验目的

⑴通过观察正确辨认胃黏膜层、小肠黏膜层、肝小叶和门管区、肾单位各部、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各级卵泡的结构特点。

⑵了解肾髓质的结构特点。

2.实验内容

胃黏膜;小肠黏膜;肝小叶和门管区;肾单位;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各级卵泡。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仪器:显微镜

材料:组织切片

NO9胃HE染色;NO1小肠HE染色;NO10肝HE染色;NO12肾HE染色;NO22睾丸HE染色;NO13卵巢HE染色。

实验四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1.实验目的

⑴熟悉血压计、听诊器的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心音听诊部位,初步学会分辨第一心音及第二心音。

⑵初步学会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方法,能准确测量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2.实验内容

⑴正常心音的听诊。

⑵正常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测量。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五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仿真)

1.实验目的

⑴学习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实验方法。

⑵熟悉哺乳动物颈部手术的操作,培养气管插管、动脉插管、神经血管分离的操作能力。

⑶观察并分析神经、体液因素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风,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实验内容

⑴了解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法。

⑵观察家兔颈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降压神经以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

实验六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实验目的

⑴培养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的操作能力。

⑵熟悉哺乳动物腹部手术的操作,主要培养膀胱插管的操作能力。

⑶观察若干因素对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⑷根据结果分析它的作用机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实验内容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三个基本环节。

3.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动脉插管、气管插管、膀胱插管,注射器、尿糖试纸、苯巴比妥钠、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l:10000去甲肾上腺索溶液、垂体后叶素,肝素、呋塞米(速尿)。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践12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11小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一)绪论

1

1

(二)细胞

3

3

(三)基本组织

8

4

12

(四)心血管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6

3.5

9.5

(五)消化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6

0.5

6.5

(六)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3

0.5

3.5

(七)泌尿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5

3.5

8.5

(八)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3

3

(九)人体胚胎发育概要

7

7

心血管系统的微细结构(自主学习内容)

/

/

/

附睾的微细结构(自主学习内容)

/

/

/

合计

42

12

54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2

必修

验证

实验二

肌组织、神经组织

2

必修

验证

实验三

人体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2

必修

验证

实验四

人体循环系统实验

2

必修

演示

实验五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仿真)

1

必修

演示

实验六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3

必修

综合

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其他;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

自主学习内容

建议时间

心血管系统的微细结构

10小时

附睾的微细结构

1小时

合计

11小时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总评成绩的50%):由实验成绩(20分)、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成绩(15分)、单元测试成绩(15分)组成。

1.实验成绩(20分):实验报告成绩(10分)由5次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实验考核成绩(10分)。

2.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成绩(15分):学生评价(50%)、教师评价(50%)。

3.单元测试成绩(15分):由1个纸质单元测试和15个网上单元测试成绩组成。

(二)终结性评价

理论考试(总评成绩的50%):采用理论闭卷考试。

试卷题型为选择题(A、B、X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六、教学反馈

(一)反馈形式:书面反馈与口头反馈相结合、个别反馈与集体反馈相结合、课堂反馈与网络反馈相结合。

(二)反馈次数:实验报告5次;纸质单元测试1次,网上单元测试15次。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教 材:

[1]陈志伟,陈晓宇(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1月

[2]唐四元(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

教学参考资料:

[1]张金萍,吴秀卿(主编).正常人体形态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6月

[2]朱大年,王庭槐(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3]http://medicalusx.zj.nclass.org./vc/864287.组织学与胚胎学(绍兴市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网站

执笔人:张金萍 高云峰 学科主任:俞爱月 教学院长:朱小芳 院长:郭航远

上一条:影像核医学A 下一条: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A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