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

上一条:程莘农:一元挂号 一腔热忱 下一条:只有拿出平常心,才能“变压力为动力”

关闭

“生命日记”里,点点滴滴都是爱

2014年06月28日 00:00  点击:[]

一页一页翻着日记本,秦阿姨心底的暖意抑制不住地翻滚起来,并不断上升,直到化为一行行热泪夺眶而出,浸湿了她的脸颊。她紧紧地将日记本捧在怀里,哭着对自己说:“这孩子就是我的女儿呀!”

2014年6月下旬的一天,辽宁本溪58岁的秦阿姨乐呵呵地打开了一个绿皮日记本。翻到日历页上的7月1日,一行秀丽的字迹映入她的眼帘:“回来吧,复查一下好不好?”那么亲切的语气,让秦阿姨仿佛听到了女儿的召唤一般。她赶紧做准备,把家务事都收拾妥当,要赶在7月1日那天去会她的主治医生王微。

当“固执”遇到“执著”

6年前,秦阿姨患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2012年8月,已成为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老患者的秦阿姨,再一次到医院复查。在病房里,她第一次见到了29岁的年轻医生王微。

得知王微即将成为自己的主治医生时,秦阿姨不乐意了:“她刚毕业,哪有什么经验?”带着有些不满的抵触心理,一开始,秦阿姨对王微总是不冷不热。

可秦阿姨的爱答不理并没有让王微退却,她更加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患者。到了该复查的日子,王微会早早赶到医院等她;化验结果出来,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她;晚上下班后,还要打电话嘱咐一些注意事项,再陪她唠唠家常……

渐渐地,真诚的王微焐暖了秦阿姨的心,也使她改变了对这位年轻医生最初的看法。同时,王微对患者病情的熟知和专业根底也让秦阿姨信服了:“别看人家岁数小,但非常专业!”秦阿姨说,她患病多年,国内的大医院几乎都跑遍了,也结识了很多知名医生。起初,为了检验王微的专业技术,她会拿一些专家解答过的问题打电话考问王微。让她没想到的是,王微的解答不但准确,还能提出许多她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这种被王微称为“电话考试”的相处,成为医患间最默契的一种沟通方式。

2012年11月,各项化验指标显示,秦阿姨的肾功能已到了不得不接受透析的阶段。可不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都让秦阿姨内心充满了恐惧。秦阿姨也知道,腹膜透析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残余肾功能,还可以在家自己操作透析过程,不用每天都往返医院。可腹膜透析之前需要接受一次手术,在腹部位置长期放置导管。这让秦阿姨很难接受。她固执地表示,说什么也不接受透析治疗。

秦阿姨的状况让王微十分担心。为了打消秦阿姨的顾虑,执著的王微每天早来晚走,天天到病房与秦阿姨沟通,从临床治疗到心理疏导,按秦阿姨的说法,那是“唠叨个没完”。最终,秦阿姨服了,顺利接受了腹膜透析。

特别的“女儿”特别的爱

2012年11月底,秦阿姨出院了。老伴办完出院手续后,不仅带回了住院账单,还带回来一个牛皮纸档案袋。“我还纳闷呢,每次办出院手续时除了收据没其他东西呀,也就没当回事儿。”等到秦阿姨想要打开档案袋时,已是华灯初上了。

打开袋子后,一个精致的绿皮日记本出现在秦阿姨眼前。带着疑问,秦阿姨小心地翻开第一页。“秦姨,这一生谁都难免遭遇疾病的侵袭。在风雨兼程的路上,有我们与你相伴……腹部的管路,是你生命的依托,请小心呵护它,像爱大宝贝儿一样……”王微工整的笔迹、贴心的文字,像一道春日暖阳猝不及防地照射在秦阿姨身上。

“2013年1月28日:透析量、尿量如何?是否水肿?”

“2013年5月7日:换短管。”

“2013年11月,透析满一年了,加油!

……

“2014年4月1日:你可能大意了吧?操作要戴口罩、洗手。”

“2014年7月1日:回来吧,复查一下好不好?”

“2014年9月9日:看看导管外口和隧道透出液浑浊不?”

……

“2015年1月19日:过大年别大吃大喝,注意低盐!”

“2015年2月3日:过年不好好透析了吧?”

“2015年11月:透析满3年了,您也要60大寿了,坚持住,加油!”

一页、两页、三页……从2013年到2015年,日历页上,未来3年的每一天基本都有提醒,包括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和复诊内容。这些文字密密麻麻的,红色的工整字体围绕在每月每天的数字旁,处处流露着爱与体贴。不仅如此,王微还贴心地在秦阿姨换短管的日期、生日、透析纪念日旁边打上重点符号,并写上鼓励、祝福的寄语。在日记本的后几页,王微用清晰的字迹记录了秦阿姨每一次复诊的详细情况及下次复诊需做的检验项目,并把化验单粘贴在记录旁边。

一页一页翻着日记本,秦阿姨心底的暖意抑制不住地翻滚起来,并不断上升,直到化为一行行热泪夺眶而出,浸湿了她的脸颊。她紧紧地将日记本抱在怀里,哭着对自己说:“这孩子就是我的女儿呀!”

自从有了这个日记本,秦阿姨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精神状态相当好,我觉得自己每天都有奔头,得好好活着。”秦阿姨说,只要身体哪儿不对劲了,她就马上翻日记本查找原因;每天吃什么药也不用格外记,只要看看日记本就全知道了。秦阿姨记性不好,复诊、化验的日期总也记不住。“这回肯定不能忘了。咱有日记本呀!”秦阿姨笑着说。

对秦阿姨来说,这个日记本让她看到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希望,更多的是生活的勇气。“人活着得有良心。我要努力生活,用健康、快乐来回报这个特别的女儿给我的爱。”

陪伴患者治疗全程,给他们带去战胜疾病的勇气

说起这个被秦阿姨称作“生命日记”的日记本,王微说,她最初这样做就是想让秦阿姨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除了关注患者的病情,他们的心理状况也很重要”。

王微说,如果医生能陪伴患者治疗全程,这将会给他们带去鼓励和战胜疾病的勇气。“这样的日记,一方面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指导治疗给予提示,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发展有积极的心理预期,做到既不轻视隐患,也不盲目恐慌;另一方面,日记中对每一次的化验结果都进行了整理、记录,替患者保留下了最完整的治疗信息,让每一次治疗都留下可以追踪的轨迹,为将来的治疗提供了完整的信息参数,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二次住院率。”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王微花了一整晚的时间,将秦阿姨未来3年的生活点滴提前记录下来。

受到第一本“生命日记”的启发,后来王微又为几位患者送出了绿皮日记本,收效都不错。这位医生笑着说:“简简单单几笔提示,就能使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提升到朋友、家人关系,帮助患者从患病后的心理阴影中快速走出来,融入到新的生活中,这倒是我的意外收获!”

[后退]
主办:中共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委员会 | 联系电话:0575-88345787 | 浙ICP备05845127号
未经讲堂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