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

上一条:“生命日记”里,点点滴滴都是爱 下一条:时时处处 绷紧守护健康这根弦

关闭

只有拿出平常心,才能“变压力为动力”

2014年06月25日 00:00  点击:[]

生命不能重播

日前,杭州一名30多岁的男子熬夜看完世界杯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后送往医院被诊断为脑梗死。连日来,辽宁、苏州等地也发生了看世界杯猝死的案例。对此,网友纷纷表示惋惜。“小隐”奉劝大家:“熬夜有风险,且看且珍惜。”“刘国宏Leo_JuzPlay”提醒那些“只看球不踢球”的人,别只顾娱乐忘了身体,呼吁大家不要将这4年一次的足球盛宴变成“世界悲”。

身为医生的“马桥CDC”在微博上为一些铁杆球迷支了几招:首先要在比赛开始前和中午补足一天7小时的睡眠,然后在观看比赛期间尽量减少烟酒、零食和浓茶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看球姿势。“冠心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的患者及老人、小孩,还是少熬夜看球为上。”“心血管科医生LI”跟帖称,“很多猝死现象在一个小时前会发出诸如胸痛、呼吸急促、头晕等预警,大家切莫一心看球忽视这些苗头”。“小米老师”回忆起1998年世界杯比赛中英格兰点球负于阿根廷后,当地医院两天内接收了比往常多25%的急性心梗患者。

而对于那些在乎健康又割舍不下比赛的球迷,网友“牙刷刷牙用牙刷”倒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建议:看重播。

先看点评再就医

如果你曾想象过在网上像评价一家餐厅一样给一位医生打分的话,那你这个想法如今就已经成为现实了。美国目前有40~50家在线网站提供对医生进行评价和评级的功能。而国内前段时间曾惹众议的“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其本质也是对医生的网络评议。

美国相关研究显示,超过1/3的人会基于这些评分而选择或避开某位医生。如果一位医生有大量差评,没人会认为这是空穴来风。很多医生对此表示“压力山大”。一位来自内华达州的家庭医生认为,很多负面评论存在偏见。他举例说,一位患者在线评价某医生不喜欢孩子,事实上是因为他当时带了4个孩子,干扰了医生的正常工作。中国医生“小医霍霍”颇有同感,认为相关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标准,太过感性,容易“走偏”。

当然,大家也注意到了医疗与餐饮行业的不同。“bayr酱”分析说,医疗不完全是一个服务行业,还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不能凭一时的感受就给医生戴上红帽子或黑帽子”,“这可能导致对医生的误解,也是对患者的误导”。“卢OnTheWay”还担心这样的评价体系会让医生诊治中的关注点发生错位。不管怎样,就像“王子仲瘦”说的,患者有表达的权利,这与保障医生的权益并不冲突。作为医生,只有拿出平常心,才能“变压力为动力”。

医师考核怎么考

自去年年底医师定期考核标准程序和方法推出后,2014年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于近期在各地先后展开。实际上,自2007年原卫生部出台《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以来,社会上对考核必要性的争议就从未中断过。

不少网友与“急诊夜鹰”一样,认为医师定期考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执业水平,且“医生从住院医到正高职称,每个阶段要面临的考核已经够多了,疲于应对”。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大内科主任周昭远则直言,考核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与预期相左,所以不如“把好执业医师的入门关”。

对于考核的形式和内容,“蚂蚁也游泳”提出对行医20年以上者主要考核本专业的新观念、新进展,行医12~20年者侧重疑难杂症的分析,行医5~12年者则以上两个项目都要考。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叶瑞忠还表示,考核应该“不设标准答案”。不管怎样,多数网友相信医师定期考核的初衷是好的。微博达人龚晓明指出,目前仍有很多医生在以陈旧的知识治病。“美国的医生需要每年阅读60篇新文献来应对定期考核,而这些文献就是他们更新知识的重要来源。”

[后退]
主办:中共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委员会 | 联系电话:0575-88345787 | 浙ICP备05845127号
未经讲堂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