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切实提升新生应急处突与自救互救能力,9月6日至7日,校学工部、校团委、校红十字会联合医学院红十字会,面向2025级新生军训代表开展了一场内容扎实、实操性强的红十字应急救护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覆盖40个军训连队,228名新生学员全情投入,最终221人顺利通过考核,成功考取初级救护员证,通过率达96.92%。





理论筑基,筑牢急救认知防线。培训课程紧密结合大学生年龄特征与校园生活常见突发场景——从运动损伤、意外磕碰,到心脏骤停、意外窒息等,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医学部副主任、医学院副院长王建英,医学院党委委员、红十字会秘书长、省一级师资马国庆带领16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授课师资与15名专业考官协同配合,构建起“教学-督导-考核”一体化保障体系。课堂上,老师们摒弃枯燥说教,通过还原真实急救案例、演示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搭配通俗生动的语言,让新生们深刻意识到:危险可能潜藏在日常校园的每个角落,而系统掌握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守护,更可能成为他人生命的“摆渡人”,有效激发了新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实操强能,练就应急救护硬本领。实操演练环节,培训现场配备了高仿真模拟人、AED教学机、医用三角巾、弹力绷带等专业急救器材,让新生得以在贴近真实的场景中实践。培训老师采取“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模式,从心肺复苏时按压的精准位置、5-6厘米成人的标准深度、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频率,到AED的开机、贴片粘贴、分析心率、电击除颤等全流程操作,再到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技巧、伤口包扎的松紧度把控、骨折固定的正确方法等,逐一拆解动作要领,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新生们分组练习、相互纠错,在反复实操中逐渐褪去生疏,从“不敢动”“不会做”转变为“熟练操作”“精准应对”,切实掌握了应急救护的核心要义。
知行合一,深化生命守护感悟。两天的培训在充实的学习与实践中落下帷幕,新生们不仅收获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更在心中播下了敬畏生命、主动担当的种子。“以前看到有人晕倒,只会慌慌张张打电话,现在学会了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感觉多了一份底气,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再也不会只能当旁观者了!”新生感慨道。不少学员表示,这次培训让他们真正理解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也体会到了“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重量。
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新生军训课程体系,是我校深化生命教育、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此次培训不仅帮助新生构建起应急救护知识框架,提升了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更以实践为载体,让红十字精神在校园内落地生根,为打造安全、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悉,本次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已组建专项救护方阵,将在后续军训闭营式上进行急救技能综合展演,直观呈现培训成果;同时,他们还将作为核心力量,参与9月13日校内2025年“世界急救日”主题活动,通过模拟校园常见急救场景,向更多师生普及急救知识,带动全校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校红十字会 马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