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后学习:由于学生目前没有纸质版教材,仍以电子版教材为主的,所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进行电子版或者手写版课程核心内容的汇总,可以尝试使用概念图等形式,完成课后思考题,并进行拓展学习。
【课程思政】
对于康复护理学课程来讲,让同学理解通过康复护理最主要的是降低患者的功能障碍,学习中应该以康复理论为依托,康复评定及治疗技术为手段,通过补偿、代偿、环境改造以及康复护理适宜技术等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重返社会为最终目标。在课程中利用“悲惨女孩杨柳”、“顽强战士桑兰”等真实案例,说明在康复治疗与训练的过程中,坚定、自信、不怕困难、永不放弃,最后将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并通过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现况,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自觉、主动的投身到康复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去。
【总结反思】
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已经近三周时间,学生总体学习效果较好,对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评价较高,在进行康复护理学教学质量反馈调查中,87.4%同学认为这种学习形式可以达到和课堂授课差不多的效果,12.6%的同学认为这种学习形式可能比传统授课效果更好。看到这个测评结果和学校对于这门课程教学质量中学生的较好的反馈,我感觉很欣慰,因为在正式上课的前一周,我都是在比较忐忑与焦虑的情绪中度过的。经过近三周的教学互动,其新模式的带来的收获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是并存的,现总结如下:
1.教学理念转变的还不够,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惰性。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国外的起步已经十余年,在我国近五年得以迅速发展。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在线上-线下教学、微课制作、金课的构建、录播课程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资源,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讲思想转变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起步太晚,觉得课堂教学质量也不错,而在线上资源建设方面动力不足,使用有限。因此当这项工作“不得不做”的时候,显得太过匆忙,准备不足,资源利用不够广泛。目前在线学习的教学平台非常多,其中优秀的教学资源也很多,像慕课、智慧树、好大学在线以及国家级、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等都应该有很好的学习与借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的、优质的资源。
2.教学手段还较为单一,教学互动还不够充分。目前最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资料的上传、视频示范、直播互动等形式完成授课,虽然短期内效果不错,但由于学生此时也是处于学习的过渡期,等学生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后,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学习疲劳。因此如何更有效的互动,提高过程性评价的质量是值得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个人分析、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进行学习探讨,以学生自我学习与提高为中心。
综上所述,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与创新,虽然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都很庆幸自己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不久的将来终将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应不断的去适应它、融入它、接受它、利用它。(教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