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学科整合型PBL课程》观摩课在财贞楼405教室举行,常务副院长葛建荣,副院长张剑,党委委员、教研科副科长马国庆,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文庆等近20人参与听课及评课活动。这标志着《学科整合型PBL课程》在2017级及以后临床医学专业专业全面推开,顺利开课。

为确保授课质量,学院全院范围遴选高年资任课教师,组建课程组,聘任俞朝阳副教授为课程组负责人。暑假期间,课程组先后召开4次集体备课会议,专题研讨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科学合理分组,针对PBL授课难点问题进行讨论,通报、交流市教学成果奖、市教学改革项目、校级金课申报情况。8月16日至18日课程组成员集体赴北京参加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办的本科临床PBL师资培训班,进一步熟悉PBL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及评价。课程组协同附属医院相关专家先后编撰试管婴儿之父、胰岛素发现及时代意义、窒息的冬季、悲催的消化不良等17个案例即将应用于教学。

为全面提升PBL教室信息化配置水平,教研科牵头将财贞楼102、104、106、108教室改造为PBL教室,安装自带i5电脑模块的85寸触控大屏、智慧课堂软件荣耀双频无线AP、全幅厚棉布遮光窗帘、平板式LED节能灯、静音地胶及挂壁式白板和空调。9月6日下午,面向授课进行教室设备使用培训,介绍“五屏互动”智慧教室课堂管理系统操作流程,下发《卓软智慧教室课堂管理系统平台使用说明书》和《“五屏互动”智慧教室课堂管理系统PPT》,四间PBL教室于9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

据悉,《学科整合型PBL课程》通过优化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心理、人文、伦理、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整合之后的一门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课程的授课方法采取以案例为基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优化融合教学内容,辅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突出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为主的课程模式。(教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