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共绍兴文理学院委员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办法(试行)》,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学院各基层在职教职工党支部。
二、党支部设置
3.基本设置形式: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部门或单位,应及时成立党支部。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2年。
4.教工党支部设置:教师党支部一般按学科、管理和服务机构设置;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要着眼于党组织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本专科(高职类)学生党支部一般按专业、年级或班级设置;研究生党支部一般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相对应设置。
三、支部委员会建设
5.委员会职数:党的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设书记1人;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可增加副书记1人;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可只设书记1人。6.委员会任期: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3年。任期内党支部委员出现空缺时,应及时补选。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7.自身建设:党支部思想政治、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党支部学习制度,每月至少集中学习1次。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四、党员教育管理
8.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引导非党员教职工向党组织靠拢,认真研究提出发展党员计划,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工作。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完善材料,保证质量。突出抓好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入党。
9.党员教育培训: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党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学习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党员教育,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安徽先锋网微信党员订阅率不低于60%、党支部负责人订阅率不低于90%。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经常性教育有措施,集中培训有记录。
10.党费收缴管理: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数额并健全党费台账,党员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正确履行困难党员党费减免的批准程序。每年1月、7月份,向支部党员公示1次党费收缴情况。
11.组织关系管理:加强对新进人员的教育管理。每年9月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培养转接工作规范,积极推进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
12.流动党员管理:每学期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积极开展流动党员网上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双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3.党内激励关怀:落实学校开展的党内表彰活动,做好评选推荐等工作。动态建立困难党员台账,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及时了解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困难党员情况,
五、党内组织生活
14.“三会一课”:党支部要制定年度“三会一课”计划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每季度上1次党课。
15.民主评议党员: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性分析,对党员进行评议,确定评议等次。按规定,稳妥慎重的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有关工作。
16.组织生活会:支部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召开。做到会前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谈心交心,会上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整改落实。
17.党员活动日:认真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每月固定1天,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集体交纳党费、服务群众、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规范做好活动记录。
18.组织生活创新: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采取“微党课”、网上组织生活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六、作用发挥途径
19.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有关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要求纳入教师日常管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1次政治学习。结合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对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
20.围绕教职工党员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组织开展“争做‘四有’好干部、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教学单位教师党支部可围绕搞好教书育人、推进学科发展、加强师德建设等开展活动;党政管理部门党支部可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管理服务工作、提升素质能力等开展活动;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可围绕提高业务技能、提供优质服务等开展活动;支部要根据自身特点,创新活动内容,凝练活动特色,逐步塑造活动品牌。
21.创新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载体:“共驻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志愿服务岗位、“青春建功在基层、携手共筑中国梦”等活动有计划、有记录。立足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形式、丰富内容、深化内涵,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
七、工作运行机制
22.民主议事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员定期评议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党员对党支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落实到位,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保障有力。支持党员广泛参与院、系和学校管理工作,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党支部书记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负责人交叉任职,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
23.责任落实机制: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4.联系服务机制:主题实践、志愿服务、服务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广泛开展。
八、基本工作保障
25.机构人员保障:配齐配强支部委员会成员。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一般应由系(部、所)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中的党员担任。机关及职能部门教工党支部书记一般应由科以上干部担任。
26.场所保障:党支部有必要的活动场所。使用统一的活动场所标识、制度。党组织标牌悬挂在醒目位置;室内上墙制度简明规范,一般为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党务公开栏设置规范,公开内容简单明了、党内信息公布及时。有条件的党支部,可配备党员电教远教设备,开通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终端。
27.经费保障:上级党组织划拨的党建工作经费、下拨的党费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有关制度,经费管理使用规范。
28.工作台账:“三会一课”和工作记录台账资料记录完备。党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特色工作等台账资料健全完善。党员花名册、党费收缴等台账资料建立完备。
九、附则
29.本标准由学校党委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一、总则
1.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安徽省学校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学校各基层学生党支部。
二、党支部设置
3.基本设置形式:学校基层单位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由几个工作、学习相近的基层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党支部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4.学生党支部设置:学生党支部一般按学科专业设置或按年级、班级设置。学生党支部一般不超过30人。学生党员较少的基层单位可设立联合党支部;校外师生党员较为集中的实习实训点、海外学习进修地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探索依托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支部。
三、支部委员会建设
5.委员会职数:党的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设书记1人;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可增加副书记1人;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可只设书记1人。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6.委员会任期: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3年。任期内党支部委员出现空缺时,应及时补选。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7.自身建设: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应带头加强学习,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党支部学习制度,每月至少集中学习1次。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
四、党员教育管理
8.发展党员工作:上级党组织发展党员计划落实到位。协调做好团内推优工作,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教育培养,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规范程序,完善材料,保证质量。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与发展对象人数之比一般不低于3:1。注重发展边疆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党员,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给予倾斜政策。
9.党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党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学习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党员教育,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安徽先锋网微信党员订阅率不低于60%、党支部负责人订阅率不低于90%。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经常性教育有措施,集中培训有记录。
10.党费收缴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党费收缴工作,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数额并健全党费台账,党员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正确履行困难党员党费减免的批准程序。每年1月、7月份,向支部党员公示1次党费收缴情况。
11.组织关系管理:每年6月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留、转工作,每年9月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培养转接工作规范。
12.流动党员管理:每学期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积极开展流动党员网上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双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3.党内激励关怀: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与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困难党员情况,动态建立困难党员台账,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落实学校开展的党内表彰活动,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五、党内组织生活
14.“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每季度上1次党课。
15.民主评议党员: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性分析,对党员进行评议,确定评议等次。按规定,稳妥慎重的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有关工作。
16.组织生活会: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召开。做到会前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谈心交心,会上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整改落实。
17.党员活动日: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每月固定1天,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集体交纳党费、志愿群众、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规范做好活动记录。
18.组织生活创新: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采取“微党课”、网上组织生活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六、作用发挥途径
19.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有关决策部署,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组织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20.贴近学生党员实际开展党组织活动:围绕学生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塑造人格品性为重点,积极开展“争做‘四有’好学生、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通过建立“党员服务岗”、“学习示范岗”等,依托学生学习互助、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学业进步;依托学校和学院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开展支教、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会实践项目,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等活动,认识和体验世情、国情、民情,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智。
21.创新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载体:广泛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创新活动载体形式、丰富内容、深化内涵,组织学生党员广泛参加自我管理、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承诺践诺、创先争优等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
七、工作运行机制
22.民主议事机制: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对党支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支持学生党员广泛参与班级、学院和学校管理工作,畅通学生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
23.责任落实机制: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4.联系服务机制: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主动关心同学,带动共同进步,在推进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作用。
八、基本工作保障
25.机构人员保障:配齐配强支部委员会成员,支部书记一般应有辅导老师员或优秀的研究生党员担任。
26.场所保障: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和服务基地。提倡一室多用,使用统一的活动场所标识、制度。党组织标牌悬挂在醒目位置;室内上墙制度简明规范,一般为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党务公开栏设置规范,公开内容简单明了、党内信息公布及时。有条件的党支部,可配备党员电教远教设备,开通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终端。
27.经费保障:上级党组织划拨的党建工作经费、下拨的党费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有关制度,经费管理使用规范。
28.工作台账:“三会一课”和工作记录台账资料记录完备。党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特色工作等台账资料健全完善。党员花名册、党费收缴等台账资料建立完备。
九、附则
29.本标准由学校党委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