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杏林讲堂”涵育医学生的人文基因
《“杏林讲堂”演讲录》序
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学科,是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因此,医学比其它任何学科都更强调人文关怀,它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Medicine is an art。他认为,“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中国晋代名医杨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这表明: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医生既要懂得自然科学,也要懂得人文科学,而“仁爱”、“理达”、“廉洁淳良”是医者的必备条件。 为开阔医学生的胸怀和视野,培养“仁爱”、“理达”、“廉洁淳良”,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的医务工作者,多年来,我院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医学人文教育。 2014年3月,在校党委委员、医学院党委书记柳国庆的倡导下,医学院开办了系列医学人文主题讲座——“杏林讲堂”。“杏林讲堂”以“滋养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医学人文精神”为宗旨,定位为人文性、学术性和普适性,每月一讲,邀请省内外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哲学、文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律司法等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全国名医名家和学校的知名教师,以中华传统医学思想和文化、中外文学经典精华、现代西方人文精神和中外名家医德医风为主题,着力于培养医学生汇通文理、博采古今、敢于担当、关怀众生的人文情怀。
2014
年
3
月
20
日晚
7
时
,“杏林讲堂”揭幕式暨首场报告会在财贞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钱水祥,校党委委员、医学院党委书记柳国庆,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保卫,医学院院长郭航远,医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师生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参加揭幕仪式。 钱水祥副书记代表学校党委对“杏林讲堂”揭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杏林讲堂”是医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益探索,是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一大喜事、一件实事。为此,他勉励大家:让“杏林讲堂”成为培育人文素养的精神殿堂,让“杏林讲堂”成为提升学术氛围的优秀载体,努力把“杏林讲堂”办成校园文化的品牌。校党委委员、医学院党委书记柳国庆和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保卫共同为“杏林讲堂”揭幕。“杏林讲堂”揭幕后,作为“杏林讲堂”首场主讲人,医学院院长
郭航远
教授为医学生作题为《医学生的人文性与国际性》的报告。 “杏林讲堂”开办一年来,已邀请郭航远(医学院院长,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主
任
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陈祖楠(绍兴文理学院首任院长、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张继禹(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彭裕文(复旦大学克卿书院院长、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胡大一(主
任
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黄钢(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华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本义(医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
终身
教授)、刘良(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医病理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法医学系主任)、李长波(日本同志社大学日语与日本文化教育中心教授)、王宝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余海(浙
江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等13位知名学者专家来院讲座,演讲主题包括医学的人文性和国际性、谈谈友善、医学的人文价值、解读孙思邈的苍生大医精神、对医学人文的思考、医护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美国的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文、网络热点案件的法医学司法鉴定、中日生死观比较、日本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可以说,12场讲座,杏林讲堂场场满座,已成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医学院十分重视“杏林讲堂”讲座资源的多渠道、多途径深度传播:除现场聆听外,每期讲座都有专人负责新闻报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于学院网站;每期讲座都有录音,由学生团队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并择其精华刊登于《绍兴文理学院报·医学院报(月刊)》。现将13位专家、学者的演讲录予以整理,择其精华结集出版,以期达到更广、更深的传播效果。 “杏林讲堂”的成功举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已经调离医学院、现任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的娄钰华为杏林讲堂的筹备、策划、组织付出了汗水和智慧,他的辛劳已凝结在本书的字里行间;讲堂的主持人马国庆、邢海燕和赵华(现任学校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以他们富有激情且各具特色的主持,使杏林讲堂别具风格,卓尔不凡;勤奋且聪慧的广大医学生的热情参与,使得演讲者激情飞扬,讲座现场始终充盈着热度和活力。 本书的编印得到了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柳国庆书记、郭航远院长,以及院领导袁油迪、张剑、葛建荣、陈三妹、王建华对此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本书由柳国庆书记负责策划,邢海燕、方志红、马国庆、吴艳玲,以及学生记者许晓波、王宁雷、倪春晓、吴伟元、兰可奇等为录音的整理、照片的拍摄和书稿的编校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致以诚挚的谢忱。本书由吴艳玲负责统稿、编校,全书由柳国庆书记最后审定。 鉴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不免错讹,恳请读者
诸
君不吝指正。
《“杏林讲堂”演讲录》编委会 2015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