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教研科

    教学研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闯: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发布日期:2018-04-08    点击次数: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项根本性民生工程作出了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抓紧抓好《意见》落实工作,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因时而进、因变而新、因势而为,以新思想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新时代“筑梦人”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定位,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因时而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意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总设计和总动员。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定位。

    一是突出政治属性,增强高校教师队伍“四个意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把这一政治原则写进党章。《意见》也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高校教师的政治属性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把政治属性作为第一属性,把教育引导高校教师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作为第一责任,推动高校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作守土职责,更好地把广大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

    二是突出教育属性,提升高校教师人才培养能力。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作。高校教师的天职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必须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才规律,既重视知识教育,也重视价值观教育、能力素质教育。高校要教育引导教师主动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奉献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要帮助高校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和“研”的关系,切实解决好“教”和“学”的矛盾,使学校一流水平上升、教师能力素质跃升、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同心同行、同向发力。

    三是突出人民属性,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宗旨意识。“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高校教师建设要更加凸显“人民教师”的光荣身份和鲜亮底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提升青年学生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这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育教学;还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重大需求,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提升国家实力、增进人民福祉作出应有贡献。

    四是突出文化属性,铸牢高校教师队伍“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中的重要阐述。高校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坚守文化品位,引领社会精神。同时,要主动服务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文化传播需要,在国际合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人文交流,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和教师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因变而新

    《意见》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意见》中列举的五方面“不适应”,在高校教师队伍领域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充分说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正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面临全球教育与人才激烈竞争的深刻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形成,世界范围内高端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无论是美国的《创新战略》还是欧盟的“蓝卡”政策,各国均把增强教育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放在首位,竞相争夺高端创新人才。高校教师队伍同时具备人才和锻造人才两种属性,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时刻勇立潮头,带领学生向科学前沿和创新领域不断发起挑战和冲锋,产出更多代表性科研学术成果,培养更多高端创新人才。

    二是面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刻挑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多样个性的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仍处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资源聚集向一流建设的发展转型阶段,高质量高等教育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率先把握这一矛盾,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服务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期待。

    三是面临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深刻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才刚起步,高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内生动力尚未完全激活,内部管理模式、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社会参与高校治理、评价和监督还不充分。教育发展呼唤教育改革,改革越是向前,越需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高等教育领域必须直面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激发高校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四是面临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在世界多项大学排行中位次大幅整体前移,部分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但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仍是长期的艰巨任务。高校教师整体收入水平偏低,东部与中西部高校师资水平差距较大,有的高校还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个别教师不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补齐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使命、新任务,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因势而为

    面对新要求、新定位、新矛盾、新挑战,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落细落实《意见》精神为引领,确保方向,突出师德,深化改革,强化保障,分类施策,培育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全面加强党对高校教师队伍的领导,着力构筑鲜亮中国底色,紧紧扭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牛鼻子”,统筹教师发展各阶段、全链条,教师管理各环节、全过程,制定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最新定位、价值使命、未来愿景、战略目标、主要标志、表现形态、建设标准、理念思想、实施框架、政策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发展机制、着力重点、主要举措、组织领导、保障制度、统筹协调机制等,深刻回答师德师风建设、管理效能提升、人才发展选育、组织保障激励等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发展性问题,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举旗定向。

    二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筑牢他们思想根基的“压舱石”。推动高校教师队伍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各项任务,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落地生根。要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要高线追求和底线管控并重,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注重引领感召,广泛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加大优秀教师典型选树宣传力度,讲好师德好故事,唱响教育好声音。做细用实师德考核,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违反师德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让有损于教师形象的行为无处遁形。

    三是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高校要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支撑培养体系,培育更多具有“领头雁”作用的教育家型教师和创新型人才。要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组织教师研修活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推动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引领教师顺应数字时代的潮流,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塑自身角色定位,重塑教育教学流程,以信息化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变轨超车”。加强高校高端智库建设,实施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专项人才计划,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物。

    四是深化管理综合改革。即在教育改革“四梁八柱”的总体框架下,深入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精耕科学管理、内涵发展的“责任田”。完善高校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优化教师规模结构、学缘结构,重点解决区域性师资短缺问题。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完善高校编制备案制,实行规范化社会化的人事管理服务。推动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放管服”改革,下放评审权,严格监管权。推动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分级分类评价机制,健全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流动、退出等系列制度规范。

    五是保障教师安心乐教。“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守的“基本线”。保障教师安心乐教,必须改善教师待遇,支持高校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更加重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困难,创新成才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培育创新环境。提升教师荣誉感,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加大教师表彰力度,深入做好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表彰活动。厚植尊师文化,重振师道尊严,加强尊师教育,举行尊师活动,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优良尊师传统,推进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更加尊重教师的工作,更加支持教师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在教育领域出台的首份重量级文件即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出总设计和总动员。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定位,突出高校教师队伍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人民属性和文化属性,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和教师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使命、新任务,抓好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助力高等教育挥动“奋进之笔”,绘就人民满意的“得意之作”。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原载《中国高等教育》

    版权所有: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 | 电话:0575-88345054 | 版权所有:医学院教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