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祝国富,男,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考取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5月考取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
2007年9月,他怀着对未来的焦虑和迷茫,来到了绍兴。在来学校的路上,他环顾着这个陌生的城市。原来这就是绍兴,青砖绿瓦,小桥流水,望着外面快速闪过的景色,他在问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他想回去,回到那安静的砖瓦房。也许这种心情真得是刻骨铭心,到现在他还记得如此般清晰。
在这里,他开始慢慢熟悉这座城市,慢慢认识这里的人。先前的恐惧渐渐消失,但是对未来的忧虑还是与日剧增的。可能是由于高考后对学习的懈怠,他一心想本科毕业后就去工作。他被录取的临床医学专业当时对于本科生来说,直接就业是个很好的选择。而读研对于他来说,根本还不曾考虑,所以为了可以在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也为了将来让父母放心,或者更坦白点说,为了不落到上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的地步,他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先就业。他同其他同学一样,日复一日穿梭在教室与食堂之间。大一结束时,他的成绩排在班级的前列。
到了大二,课程逐渐增多,他顿时感到学业上的压力。而在此时,他却没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他一天天在惶恐中度过,而这种惶恐来自他的专业课程。只有当你亲自进入这个领域后,才发现这一切并不是自己所构想的那么美好。他一心想着本科后直接工作,但是目前的这个专业所呈现出的严谨务实性,让他着实出了一身冷汗。他发现他不想从事那样的工作,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求学仿佛刚见到阳光就又被蒙上了一块黑布。在学习上,他仿佛是失去味觉的厨师一样,没有了感觉,各门成绩都比较差,只是很庆幸没有挂科。到了大二第二学期,他才开始意识到得端正态度,虽然很无助,但还是得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于是他的成绩开始有了好转。值得回味的是,在大二暑假的时候,他自觉到家里当地的医院进行暑期实践,进一步接触到了临床和病人,使他的思想和见识有了很大转变。
他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创造价值。他非常注重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做过义工,做过志愿者,这一切的实践,看似很碎小,甚至在别人眼里都看不上眼,但是,他明白自己。没有充分的锻炼,怎么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不能降低要求,凭什么让人家给你机会,不能从基础做起,怎么能保证可以做到最好。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进入大三,在学习上他开始争分夺秒,记得还刷过几门功课的分数。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锻炼自己。这时的他,已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说是未来的几年有了新的认识。他将考研看成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而找工作已经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他开始关注国内有可能成为目标的院校,为自己的考研做着准备。
大四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考研的问题。于是,他经常关注考研方面的网站,搜索相关信息。特别进入最后一年实习期后,他更加积极地认真复习准备,虽然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但他坚持了下来。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校——同济大学。回想当初,依然心有灵动,因为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准备和抉择,他要感
谢
老师的指导,感谢医学院的培养,感谢所有给他帮助的人。总之,一件意料之内的事结果出了意外,幸好的是,这件意外又重新成为了意料之内的事。得知自己考研成功后,大学生活也基本画上句号了。
回首文理五年的风风雨雨,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是他心智的成长,他理解这一切的由来,得奋斗,得付出,得承受。他时常告诉自己,宁肯失败,也不许放弃。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不再心生畏惧;面对不定的未来,他不再忧虑,因为他知道努力才是解开一切心结的关键。这样,在大学的五年里,每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他总是尽力去争取,失败常有,但每次成功,他都会觉得过去的所有失败都很值得。
这他是他大学五年来的成长故事,一个从山村来到城市求学的故事。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虽然没有多么华丽,反而听起来更多是黑白色的铺叙,但是,他还是会为逝去的大学时光鼓掌。一个人的命运,已不再是单单可以通过用上大学来改变,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一块基石,真正的奋斗,其实才刚刚开始,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深造将是他未来奋斗的有一个人生里程碑。
他在文理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涯,他对母校充满感恩,感恩这里的老师,感恩这里的一切,他在这里成长,这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