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从卫生员到医学专家 —— —访陆才德校友

2018年10月25日 16:51  点击:[]

从卫生员到医学专家—— —访陆才德校友

【人物名片】陆才德男,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前身学校—— —绍兴卫校1975届医士专业221班 (1973.8.~1975.10.)毕业。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浙江 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波大学硕士生导师,外科学 硕士点带头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普外 科主任兼学科带头人,宁波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 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国医师奖、 宁波市杰出专家称号。

今年11月份,宁波李惠利医院普外科主任、市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陆才德教授荣获第三届中国医师奖—— —中国医师协会设立的行业最高奖。

陆才德成为医生,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97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陆才德作为下乡的知识青年正在浙江生产建 设兵团的农场里劳作,他被人从稻田里喊了出来,身上只穿着一条短裤,两 条腿上沾满了黑色的泥巴。来人问他什么文化水平,他回答初中,那人嘟囔 了一句,太低了,要是高中毕业就好了。连队里的领导说,没有了,他是这 里文化最高的了。来人只好说那就他吧。于是他就成了连队里新组建的卫生 队的卫生员。 在这之前他一直做着一个文学梦,他喜欢写东西,尤其读了高尔基的自 传体小说 《人生三部曲》,联 想到 自己的处境,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作家。 陆才德1951年出生于温岭的一个小镇,家里经营着一个做香火的小作 坊。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对知识很敬重,哪怕是一张有字的纸她也从来 不随便扔掉。陆才德很小就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 的人很光荣很高尚,所以他热爱学习,一拿起书本就如痴如醉,从小学到中 学他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出色。1966年“文革”开始,正在温岭中学读初中的陆才德被迫中断学业, 这对一个热爱学习的少年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当时陆才德内心非 常失落。学校的图书馆被封闭了,陆才德和几个与他一样对知识饥渴的孩子 一起偷偷地从窗户爬进去找书看。那段时间他读了不少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 籍。 后来有一段时间他学过木匠,师傅让他从最简单的劈木头做起。陆才德 很听话地一丝不苟地去做,尽管他细弱的胳膊抡起沉重的斧头很吃力,但他 从早一直做到晚,即使手掌磨出了茧子,胳膊肿了,也不偷懒耍滑,直到有 一天累得病倒。母亲看到家中唯一的儿子累成这样,心疼得不让他去学了。 那位师傅上门来看望时说:“一般徒弟要先劈好几年木头我才开始真正教他 手艺,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像他这样认真卖力的徒弟,等他病好了我就把手 艺传授给他。”尽管最后父母没有让他继续跟那位师傅学下去,但是从这件 事上可以看出他的认真,并且这种认真和勤奋的品性一直伴随着他。几十年 以后,陆才德在日本访问学习时,日本的教授也说他认真勤奋。 成了卫生员后的他被送到温州工农兵学院,学习半年的麻醉。那半年他 拼命地学习理论知识,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做一名优秀的 外科医生。

1973年他考到绍兴的卫校读中专。学校离市区很远,对来之不易的学 习机会,陆才德很珍惜,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学习。当时他接触到了一些 英文版的医学资料,意识到英语对一个医生的重要性,决定无论如何要学好 英语。当时学校教授的是俄语,所以他就自己偷偷地在厕所或者操场上自学 英语。因为没有人教给他如何发音,他就找来一本用汉字标注单词读音的书 照着读,其间的困难可想而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陆才德再没有放弃过英语的自学。先是跟着广播学,后来他妹妹工作后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一 台小录音机学英语,到国外就跟外国人学英语口语,现在他能看英语小说和 英语科普读物,听英语讲座,用英语写论文。以后的日子他还掌握了日语和 德语两门外语。 两年的中专学习让他打下了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他至今还记得毕业时 化学满分是100分,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老师给了他105分。毕业后他被分到 浙江第一建设兵团的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生。1977年下半年,当他从留声机里得知工农兵可以上大学的消息时,内 心十分高兴:又有机会读书了。有人说他读了中专就够了,还考什么大学? 但对知识渴求的他不顾那些闲言碎语,还是潜心准备。为了读书时不让蚊虫 叮咬,大热天他不得不穿着长衣长裤,一个夏天用光了三盒清凉油,涂清凉 油的两个鬓角都起泡了。他如愿以偿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已 经27周岁了,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本科生须在25周岁以下,最后他进了一个 大专班。在班级里,已经结婚成家了的他与班上年纪最小的同学相差十来 岁,这让他很是有紧迫感和压力,因此学习起来也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和认 真。 他的儿子1979年在建设兵团狭小简陋的宿舍里出生了。为了给妻儿一 个稳定的住所,1981年毕业时他选择了有福利分房的浙江医院。等他进去 以后发现那个医院病人少,工作量不大,对临床经验的积累不利,并且从长 远来看,大专的学历对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来说是不够的,于是他决心报考医 学研究生。就在他一心备考的时候,他的妻子被查出患了直肠癌,他不得不 中断备考。1984年妻子的病情稳定下来,他开始一边照顾生病的妻子,一 边复习、准备。那一年他考取了浙大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研究生。 那三年可以说是陆才德最为艰苦的一段时间,他的研究生生活补贴加上 妻子病休工资每个月总共只有70元,除了给妻子治病买营养品,还要养育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最后他妻子终究没能等到他研究生 毕业就去世了。 “我一直在与自己的年龄赛跑,拼命地补上被‘文革’耽误了的时间。” 陆才德对记者说。1987年研究生毕业,他分配到了浙江第二医院,同年, 不知疲倦的他又报考了博士,研究肝癌课题。由于要抚养儿子,所以他不得 不要求在职攻读。平时他和其他医生一样上班,学习时又要与比自己小10岁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时间对陆才德来说似乎总是不够用,为了学 习,他只好放弃打乒乓球、下棋、听音乐等爱好。 等他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已经40岁了,年纪上没有优势了。他非常清醒 地意识到,外科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光有高的学历不行,相比理论 知识,自己的实践还是少了。为了弥补临床经验积累的不足,别人不喜欢上 的夜班他来上,只要有手术机会,他就争取去做,哪怕有时一个晚上要做四 五台手术,连续在手术台前站十几个小时,他都会欣然接受,通宵工作成了 他的家常便饭。

在对医学知识和医术的探究上,陆才德永远孜孜不倦。他一边积累临床经验,一边寻找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机会。1996年他获 得了去日本大阪访问学习一年的机会,在那里除了帮助一家医学院管理实验 室,他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忘我地畅游在医学的海洋里,走出自 动管理的图书馆时,往往已是凌晨两三点钟。第二年1月,他在世界一流的 癌症研究杂志 《CancerResearch》 (《癌症研究》) 上发表了学术价值很高的 论文。大阪的谷川允彦教授评价他说:“我从来没有看到像你这样勤奋且天 资聪颖的学生。 ”在访问学习结束时,大阪一家医院开出50万日元的年薪留 他,他拒绝了,他知道国内的患者更需要像他这样的医生。回国后他被浙大 医学院授予了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资格。 “光有荣誉和资格不行,我要实实在在干出成果来。”他想。但在他去日 本学习的一年里,他所在的浙江第二医院已经有人在做肝移植的工作了,他 要寻找新的平台。2001年,他来到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任普外科主任,兼任宁波大学 医学院外科学教授。同年3月,他用在浙大获得的包玉刚奖学金到美国爱荷 华大学移植中心进修,期满后他带着用身上所有的钱买来的肝胆外科方面的 书籍资料回到了宁波。 宁波地区乙肝发病率较高,而能独立进行肝移植手术的医院在浙江省仅 有两三家,陆才德把肝移植作为重点,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 积极开展肝移植的筹备工作。2002年,宁波首个动物试验在李惠利医院的 住院部成立了,虽然很简易,但陆才德用动物肝脏互换的方式锻炼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医护队伍,并成立了检验科等配套科室。那一年他们进行了20余 次肝移植的动物实验,为手术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惠利医院做的首例肝移植患者,也是宁波市首例做肝移植的女患者,是来自象山农村的38岁的张女士。她患肝内胆管结石17年,卧床不起4年 之久,反复腹水,去了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没有治疗的希望了,其家属也几乎 放弃希望。经过检查陆才德确认患者各项手术指征适合做肝移植手术,并且 她的肝病是良性,手术成功把握很大,但2002年底一直没有肝源。2003年1月,志愿捐献肝者出现了,陆才德主刀,手术相当顺利,几 个小时后病人就苏醒了,5天后就起床活动了。张女士至今已健康生活3年 多。为了表达自己对陆才德的感激之情,今年她还亲自提了一桶带有海水的 跳跳鱼从象山乘车到李惠利医院来看他,他看到张女士既感动又高兴,这证 明她身体康复的情况很好。 今年一位48岁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家属要求陆才德对其进行肝移植手 术。病人以前做过两次手术,体内内脏结构已经改变,另外血液不会凝固, 这两种情况增大了手术的风险。本着给病人争取一次生存机会的想法,他还 是决定手术。晚上8点钟手术开始,把肝换上后,病人所有切面的血都流个 不停,输血达到10000毫升,病人血不能凝固怎么办?已是凌晨两三点钟 了,陆才德镇定地告诉医护人员要坚持住,不要放弃,先用纱布压住止血, 只要病人新换上的肝脏开始发挥作用,病人就有救了。他从手术室出来喝了 口水,冷静地休息10分钟,回到手术室继续战斗。大约在早上6点钟时, 血凝住了,病人获救了。患者的家属感激得不知道该怎样谢他才好,多次请 他吃饭,他都谢绝了。他说患者生病本来就已经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 担,能把他们的病治好是他最大的快乐,具有一种成就感,这比什么都好。 陆才德的人生好像一棵枫树,越是晚秋,越发绚美。今年已经56岁的 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头发乌黑浓密,自信精干,精力充沛,好 像有使不完的劲。很多在他这个年纪的人可能已经考虑退休问题了,但是他 想的却是下一步还要搞哪些科研项目,争取再多带几个研究生。 (转自中国宁波网http://www.cnnb.com.cn2006年12月23日 刘文 娟/文 龚国荣/摄)

上一条:病人和家属的微笑,比任何奖赏都重要! —— —访黄方英校友 下一条:病人和家属的微笑,比任何奖赏都重要! —— —访黄方英校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