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精神

人民爱戴的总司令—— 关于朱德同志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

2016年12月01日 00:00  点击:[]

今年是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朱德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事业不懈奋斗,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我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缅怀这位世纪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崇高风范。

一、革命战争年代功勋卓著

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在重大历史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朱德同志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后为稳定军心、保留革命火种起了重大作用。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等同志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部队按照原定计划撤出南昌,朱德同志担任第九军军长。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后,主力部队遭遇严重挫折。朱德同志率领的部队同前敌委员会失去了联系,孤立无援,处境极度困难。这时有人提出解散队伍。在这危急关头,是解散队伍,还是把队伍保存下来继续进行革命斗争,这对起义队伍特别对领导人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这个时候,朱德同志以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担负起了领导责任。他把起义队伍集合起来,进行动员讲话。他十分坚决地说: “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朱德、陈毅同志在行军途中适时对队伍进行了三次整顿,使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这支部队得到了巩固,士气开始高涨。陈毅同志后来回忆这一段情况时说:“当时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地说,是会垮台的。”“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冲破千难万险,转战湘粤赣边,为人民军队保存下来一支十分珍贵的革命火种,这是朱德同志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同朱德等同志一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的正确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取得胜利的。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关于井冈山时期的历史,中央档案馆保存着多篇重要历史档案,如毛泽东同志的《井冈山的斗争》、朱德同志的《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陈毅同志的《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等。从这些档案文献看,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南昌起义部队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会师。何长工同志在回忆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江书院会面的情景时说:“朱德同志抢先几步迎上去,毛泽东同志也加快了脚步,早早把手伸出来。不一会,他们的两只有力的大手,就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是那么热烈,又是那么深情。毛泽东同朱德同志这次历史性的会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这次胜利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燎原烈火。朱德同志在《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中写到:“从此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我们这支工农红军的主力就日益发展、壮大和坚强起来了,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胜利。”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他的住所会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朱德同志也应邀前往。毛泽东同志看见这位老战友,动情地说:“红司令,红司令你可好吗?”朱德同志高兴地说:“我很好。”毛泽东同志接着又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古田会议确定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毛泽东同志代表前委在会上作了关于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的报告,朱德同志作了军事报告。会议选举出新的前委,毛泽东同志为书记,朱德、陈毅等同志为委员。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党建军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根本性问题,统一了红四军思想,对以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朱德同志参加了遵义会议。在会议上,朱德同志在王稼祥、张闻天同志之后第三个发言。伍修权同志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朱德同志历来谦逊稳重,这次发言时却声色俱厉地追究临时中央的错误,谴责他们排斥了毛泽东同志,依靠外国人李德弄得丢掉根据地,牺牲了多少人命!他说:‘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朱德同志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朱德同志经历了长征的全过程,从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到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再到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最后在西北实现三大主力的大会师,朱德同志作为红军总司令,始终挺立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朱德同志身处逆境,却“临大节而不辱”。面对张国焘等人逼迫朱德同志支持他们的南下主张,朱德同志坚定地表示:“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朱德同志坚决执行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为长征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赞誉朱德同志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同志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同志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朱德同志的报告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论述了解放区战场创造、发展、壮大的历程,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对政治工作与军队指挥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党的七大总结了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60岁生日,党中央在延安为朱德同志举行了祝寿活动。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人民的光荣”。中共中央的祝词说:“人民庆祝你的六十年生活,因为你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你对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无限忠诚,你的不怕艰难危险,不求个人名利的牺牲精神,你的联系群众、信任群众、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群众观点,正在鼓舞着全党全军为独立和平民主而奋斗到底”。“你的寿辰正是战斗的号召,胜利的号召!”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发表了祝词。各解放区军民和社会各界纷纷表示了祝贺。对于各界代表的祝贺,朱德同志回应说:“我要祝贺你们,祝贺党,祝贺人民。”他坚定地表示:“反动派一定失败,中国人民一定胜利,我相信我可以亲眼看到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党中央的高度评价是对朱德同志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的充分肯定。朱德同志的伟大贡献是同我们党、军队、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朱德同志的光荣,是党的光荣、军队的光荣、人民的光荣。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回首往昔,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朱德同志是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他戎马倥偬,驰骋疆场,表现出伟大革命家的超人胆略和卓越才能,立下的赫赫战功、铸就的非凡功绩将永载史册。

二、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呕心沥血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在党、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上,殚精竭虑,奋斗不息。

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的思想,通过创办正规军事院校、加强教育培训等重大措施,全面展开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1年4月,朱德同志在《八一杂志》发刊词中说:“加速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建设,肃清国内残余敌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祖国,随时准备粉碎美帝国主义的任何侵略阴谋。只有这样充分地准备,才能有效地制止侵略战争。”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此后,又确定了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1957年8月,朱德同志在国务院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会议上,提出要发展尖端武器、搞原子弹和导弹的意见。周恩来同志说:“朱老总讲得好,你有了两弹(原子弹、导弹)人家对你就不同了。”从档案资料看,1959年10月7日,我地空导弹兵二营将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打了下来,创造了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飞机的残骸落在北京通州的一块庄稼地里。朱德等领导同志到现场去看,朱德同志拿着拐棍在地上用力墩了两下,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此后,这个营又击落U—2高空间谍飞机和无人侦察机多架。由于屡建战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见这支部队。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地空导弹兵二营全体官兵,这是毛泽东同志唯一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一支整建制的营级部队。

空军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新军种。朱德同志十分关心空军建设。他说:“空军能不能建设好,掌握技术是关键。在一定意义上,技术决定一切。”“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战胜敌人,不然就要被敌人所打败。”在他的关心下,还训练组建了女飞行员队伍。1952年3月8日,朱德同志和邓颖超同志一起主持了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首飞典礼。当天6架草绿色的苏式里—2飞机冲上蓝天,在空中组成梯队,由东向西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这时,毛泽东同志走出中南海的办公室,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看,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在我们的头上飞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比较薄弱。朱德同志指出:“中国过去不是没有海军,但却没有真正的海防。”“今天我们保卫国防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防守海岸线,保卫领海。”朱德同志始终关心支持海军的发展,1974年,88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登上军舰出海检阅了北海舰队。

朱德同志关于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为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积极贡献。195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总路线要求,朱德同志提出要“大力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在朱德同志的大力推动下,从1953年到1954年,手工业合作化工作进步很大,社员人数从近30万发展到100多万,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多。中央档案馆保存着朱德同志的日记,有80多本。从日记中看,朱德同志曾先后多次就手工业发展问题听取地方和部门同志的汇报,提出手工业要为农业和出口服务的思想。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时指出,“朱德同志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这是对朱德同志在推动我国手工业和农业发展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的充分肯定。

朱德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认为要了解情况,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搞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从档案文献看,仅1951年到1966年,朱德同志就向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提交了108份调研报告,其中有98份报告是他亲自写的和主持起草的。朱德同志调研的地域非常广泛,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陆除西藏、宁夏外的所有省份,是第一位到海南岛调研、提出开发海南岛建议的中央领导人。朱德同志十分注重深入系统的调研。为了解我国钢铁工业情况,他曾详细视察过首钢、鞍钢、武钢、本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多次给中央写报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朱德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注重倾听群众意见。他曾说过:“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我们没有别的本事,我们的本事就只有同群众密切结合在一起。”朱德同志这种实事求是、全面深入、联系群众的调研作风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力倡导的。

三、一位杰出的诗人

朱德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同时是一位创作丰硕的杰出诗人。从目前收集的情况看,朱德同志的诗词有600余首。2007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朱德诗词集》(新编本),收录了朱德同志诗词550首,其中许多是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朱德同志的日记中选出的。朱德同志诗词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思想深刻,立意高远,语言朴实,别具一格。

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同志的诗词充分反映了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豪情壮志和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关于南昌起义,朱德同志写了《纪念八一》,诗中写到:“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这首诗高度概括了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歌颂了人民军队的诞生,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关于井冈山斗争,他写了《井冈山会师》:“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这首诗韵律铿锵、大气雄浑,勾勒出一幅红军会师井冈山后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壮丽画卷。他在缅怀遵义会议时写下这样的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生动描写了遵义会议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的喜人局面,鲜明地表达了在毛泽东同志正确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他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诗《太行春感》:“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战胜利的必胜信念。他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石家庄大捷的诗《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这首诗表达了胜利的喜悦,为人民军队“英雄辈出”而感到欣慰,这种虚怀若谷的胸襟令人敬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朱德同志诗词创作的高峰期,这一阶段朱德同志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抒发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豪迈情怀,反映了他坚强的党性修养和崇高的品格风范。1954年2月,朱德同志乘火车赴广州视察,时逢华北大雪,喜兆丰年。他写下了《浪淘沙·雪中过邯郸》:“飞雪满山川,净化平原。融融暖气却春寒。嫩绿新苗逢瑞雪,万姓同欢。乘兴百人团,巡视江南。长征弹指十余年,景物全新惊世变,天上人间。”1958年7月,朱德同志去西北视察,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景,他写下了《嘉峪关》:“长城万里尽西头,嘉峪关高耸戍楼。铁道将通葱岭下, 弟兄携手建神州。”1960年10月30日,朱德同志写下了“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朱德同志艰苦朴素的高尚品质,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一次朱德同志去山东视察,地方上的同志装了两筐莱阳梨,悄悄抬到他坐的火车上。火车开动后,朱德同志发现了这两筐梨,立刻把随行的工作人员找来,严肃地说:“这两筐梨一个都不能动,到下一站火车停住,就把梨抬下去,派人送回去。”工作人员只能照他的意见办了。朱德同志常对儿女们说:“生活上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工作上也不要靠我去当官,共产党不是凭哪一个人就可以做官。”朱德同志的儿子朱琦1937年到了延安,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右脚致残,转业后组织分配他到石家庄铁路机务段,从当练习生干起,再当司炉,而后当了一辈子火车司机。朱德同志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作风和崇尚节俭、廉洁齐家的良好家风,是我们党优良传统作风的具体体现。

1976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毛泽东同志新发表的两首词,其中第一首是毛泽东同志1965年5月到井冈山视察时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朱德同志听了之后,精神振奋,不禁赞叹道:“毛主席的词写得真好啊!”毛泽东同志的词激发了朱德同志的无限感慨,他欣然写下了《喜读主席词二首》。其中一首写到:“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旺,能不忆当年。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朱德同志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90岁。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能够写出这样气势宏大、思想深远、催人奋进的诗,而且是老人家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首诗,这是多么感人、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纪念啊!

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大力弘扬,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继承和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崭新局面。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聚精会神抓好各项建设,兢兢业业干好各项工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01日 06 版)

上一条:关于“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描绘的 下一条:关于“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描绘的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网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