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教授曾预言,“文理分家”“重理轻文”必将导致人的片面性发展问题,会出现文化底蕴浅、知识覆盖面局限、心理调试能力较差、协作精神相对欠缺、语言文字功底差、守道敬业精神匮乏的“半个人”现象。长此以往,其结果必定是“只见科学之木,不见文化之林”。
郭航远院长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他认为,对于未来的职业人来说,情商一定比智商重要得多,用心一定比用功重要得多。他说,人文是舵,技术是桨,没有人文的指引,技术就是瞎子。在这个新时代,需要科学,也需要信仰,需要情感,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郭航远,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院长。他是一位学风严谨、技术精湛的医学专家,作为心脏病学科带头人,他积极投身临床和科研工作,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造福绍兴市数万名心血管疾病患者。
同时,郭航远也是国内知名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医学科普和医学人文作家,担任中国医院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长期致力于医院文化和人文医学的研究与传播。在浙江大学MBA班上,他每年开展人文讲座多达20余场,在课堂上,他的演讲总是游刃有余、旁征博引、谈古论今、金句频频,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一、 深耕躬行,筑牢医院人文根基
医院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富有医院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医院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体现。它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医院文化是医院的价值取向、文化素养、行为规范、人性关爱在员工身上的自觉反映,是员工发自内心认同的一种共同目标和使命,以及日常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医院仁德和公益的体现。它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有争取公众对医院认同的社会功能。
医院文化就是要在医院形成一个环境、一种氛围,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到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影响和改造人生取向、职业操守、精神面貌和工作规范。医院文化一经形成,就能够增强全体员工为实现医院目标而自觉行动。
30年的医学生涯磨砺,郭航远一直深耕厚植,为医院人文发展筑基架梁。作为全省率先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院长,他牢记“厚慈为医,健康为本;人道在心,责任在肩”的院训,紧紧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得机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构建适合现代医院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为推动人文医院建设,传播医学人文思想,促进医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是一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之魂,为此,郭航远提出了医院宗旨 “厚慈为医,健康为本;人道在心,责任在肩”、医院愿景“建设国内先进的现代化人文医院”,以及医院核心价值观:以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努力打造质量好、流程便、服务优、环境美的医疗服务,持续改进患者就医感受;以员工的健康成长为核心——深入践行职工的“家文化”,加强人文关怀与福利待遇,提供职工忠诚度与获得感,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文化品牌。
近年来,他醉心于医学人文研究,撰写并发表了《临床医师应重视医学人文修养》《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哲学思考》《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之魂》《临床医师要重视医学人文修养》《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培养》《医院人文管理的思考与实践》《和谐社会呼唤"大医"和"儒医"》《重视临床医师的医学人文修养》《推进医院“患者最多跑一次”的实践与创新》《绍兴市人民医院提升医患友好度的实践探索》等人文类论文二十余篇;3项人文课题获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浙江省医药科技一等奖;出版《医说孙子兵法》《医说论语》《医院管理法则与孙子兵法》《医学的哲学思考》《医说道德经》《生命沉思录》《人文医学与心血管疾病防治康》《医说阳明心学》《医说周易》《至性仓央.至情纳兰》等人文医学著作13部。他在这些专著中指出,对于所面对的每一位患者,皆应满怀同情、理解和关爱之心,以人为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合理、恰当地应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使中国百姓既能够享受传统人文关怀的和谐与温馨,又能够享受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从生理和心理上解除病患之苦。
二、 悉心浇灌,培育医疗人文环境
100年前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特鲁多医生,其墓志铭上写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极其深刻地阐明了医生在人们的生命里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郭航远说,医院一直提倡“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安慰是医者仁心的精髓,比治愈和帮助具有更深层次,无论医疗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这句话一定是正确的。于是,这句话也一直印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一院每一位职工的工作证胸牌背后,时时刻刻鞭策着每个人的内心。
郭航远指出,医学是门艺术,它是有温度、有人文关怀、有人性服务的,这是医学真正的本源。在评判一位好医生时,一定是强调其精湛医术的同时还具有一颗医者仁心。当一名极度悲伤和绝望的患者来到面前,作为医生,所能给予的除了恰当的医疗救治,心理抚慰完全可以使得生理痛苦减轻。
早在2012年,郭航远便思考将台湾义大医院“安宁疗护”工作引入绍兴。在我国,推行“安宁疗护”对医院来说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患者家属背负着亲情和担心被骂“不孝”的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很难主动提出放弃治疗。对医生而言,不得不在“过度医疗”的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的职业伦理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很可能还会面临法律风险。但郭航远院长旗帜鲜明地表态,“减轻病人的痛苦是医疗的最高原则。”他认为,医学的目的,就是优生,乐活,安死。对于“安死”,人们不敢去触碰,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一院要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捍卫生命最后时刻的尊严。
2013年4月,“安宁疗护”首次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推出,一支由医生、护士、临床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及志愿服务者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这项全新的服务。此后,安宁疗护在全院推行,医生护士都成为了“安宁疗护”的志愿者。他们顶住压力开展死亡教育,通过图片、媒体报道,进行引导、启发、鼓励,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增强承受能力。
他们巧妙地告知病情,充分评估,有策略地建议放弃无谓的抢救。他们提供身、心、灵全方位的照护。倾听家属的心事,感受其内心的悲伤,并提供相应的帮助,缓解他们身心的疲惫。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一院的探索引来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栏目以及《健康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连续报道。央视新闻中心的编导杜晓静称:“国内不少医院都在实施‘安宁疗护’,但像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一院这样系统性实施的医院却很少。”
作为先行者,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一院的安宁疗护工作也开始从实践向理论深入。专著、论文、继续教育项目、科研项目、微电影等,成果不断涌现。不仅如此,医院还积极进行新的探索——引入五行养生音乐疗法、芳香疗法、叙事护理等,改善肿瘤晚期病人的焦虑、抑郁、恐惧,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至今为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一院已为近700位患者施行了“安宁疗护”。2017年,医院的医联体卫生院开设首个安宁疗护病房,这意味着“安宁疗护”在基层全面铺开。
古人孙思邈就曾说过:“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审慎而后行医”。智商可以成就一名医生,而只有将医学和人文有机结合,才可以成就一名好医生。好的医疗,不光要有技术,更加需要人文的植入。医者治病,更治人心。“医乃仁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便是对生命的爱和敬畏。
三、植木成林,践行医院人文精神
展现三甲医院应有的人文面貌,做实三甲医院应有的文化内涵,是郭航远明确的治院思路之一,如何让医院渗透文化底蕴,也是他一直思索的问题。
医院文化无处不在,尤其以医院员工的行为体现得最为充分。医务人员是医院文化中的核心要素,他们既是医院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又是医院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等行为直接反映着医院的文化品位和员工素质,展示着医院的公众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郭航远认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敬业爱院、廉洁行医的观念,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当前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医疗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医学和医院文化建设,必须以责任感为核心,大力弘扬正气,大力宣传医务人员的优秀事迹,为医务人员营造一个尊严、阳光、和谐的环境;必须在医学使命和医学目标的指引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必须突出责任感,提高医院服务品质,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使责任感真正落实为行医的准则。要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一是在制度上,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是员工的最大福利,要完善培训机制,重视教育投入,不断提升医院的文化层次,积累文化资本;二是在观念上,要提倡终身学习、不进则退的思想理念,充分理解“学习型医院”的含义;三是在行动上,要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把医院文化建设当作一种觉悟、责任、境界和生存能力来宣传和弘扬;四是在形式上,要抓住重点,采取多种方式,以点带面对员工进行教育。
多年医学人文道路跋涉之下,身为引领者的郭航远获得了众多人文相关荣誉: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第十八届吴杨奖、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健康传播大使、中国优秀科普院长、中国人文医生、中国仁心医者、中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长三角仁心医师奖等。
企盼人性和人文回归医学;企盼公平和尊严回归医生;企盼公益和人道回归医院;企盼阳光和春风能够惠泽百姓,是他一直的期望。郭航远,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之精神,带领一代“绍医人”,成就、强大医院的文化“心胸”。